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范缜认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
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材料中二人的
观点都是对____的回答。
| 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 |
| B.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问题 |
| 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
|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
2013年3月21日,欧洲航天局公布了报据“普朗克”太空探测器传回数据绘制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这幅图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验证了宇宙标准模型,同时也反映出一些与现有宇宙理论假说不同之处,科学家据此对字宙的组成部分有了新的认识。这说明()
①太空探测器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发展
②太空探测器具有复原宇宙演变历史的思维机能
③认识正确与否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
④理论假说会把人类的认识活动引向歧途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网络带来的不仅是传播载体与传播方式的革新,它还不可避免地作用于有关内容的产生乃至思维方式的形成,从而使大量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获得可能。品读《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读ōu yú),意为流言止于智者。下列关于“流言止于智者”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流言在德高望重者面前会不攻自破 | B.智慧是检验流言正确性的重要标准 |
| C.智者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 D.智者善于透过事物现象把握其本质 |
2014年8月,云南鲁甸地震致牛栏江形成巨大的堰塞湖,排险指挥部经多次勘察确定采用开挖泄洪槽的方式,下泄堰塞湖的湖水,排除了险情。这说明()
| A.认识和改造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 |
| B.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
| C.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就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
|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
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由于受地球的不可入性和地震韵律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预测地震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这表明()
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