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人口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 |
B.“民工流”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
C.出国旅游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
D.国际难民是国际人口迁移的一种特殊形式 |
读下图,回答10~14题。若此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
A.甲处受热,乙处冷却 | B.甲处是高压,乙处是低压 |
C.丙处气压高于甲处 | D.丙处是低压,丁处是高压 |
若此图代表海陆间大循环,则
A.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 B.乙处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人类活动主要影响局部地区的③环节 D.④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若此图为大西洋某海域大洋环流,则
A.该地为北大西洋温带、副热带海域 | B.①既是风海流又是寒流 |
C.②处洋流为补偿流 | D.④代表日本暖流 |
若此图为“地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
A.丁代表岩浆岩 | B.丙代表沉积岩 |
C.②代表变质作用 | D.④代表重熔再生作用 |
若此图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则
A.印度孟买吹东北风 | B.哈尔滨昼长长于海口 |
C.长江口海水盐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 |
有关全球大气环境保护及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至平流层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
B.“南极臭氧洞”指的是在南极地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臭氧量为0的区域 |
C.酸雨一般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 |
D.我国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已成为酸雨区 |
读下图,完成6~8题。甲地仅位于
A.北半球 | B.南半球 | C.东半球 | D.西半球 |
关于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B.成因是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
C.分布在南、北纬20°~30°大陆西岸 | D.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
此时甲地地下水和河水的互补关系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读某地等温线分布及地质剖面图,回答4~5题。该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A.背斜成山 | B.向斜成谷 | C.背斜成谷 | D.向斜成山 |
该地质构造
A.便于储水 | B.便于储油 | C.上部岩层较老 | D.两侧岩层较新 |
图中A、B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北纬30°纬线的交点( 图中数字的单位均为度)。读图判断1~3题。该日最有可能是
A.3月21日 | B.6月22日 | C.9月23日 | D.12月22日 |
此时北京时间是
A.2时 | B.4时 | C.8时 | D.16时 |
此季节
A.东北平原正忙于播种小麦 |
B.在北印度洋上自西向东航行的船只顺风顺水 |
C.开普敦地区处于多雨期 |
D.有利科考队赴南极洲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