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表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表1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 地名 |
年降水量 (mm) |
春季降水量 (%) |
夏季降水量 (%) |
秋季降水量 (%) |
冬季降水量 (%) |
| 广州 |
1680.5 |
30.8 |
44.3 |
17.7 |
7.2 |
| 南昌 |
1598.0 |
43.6 |
31.2 |
12.8 |
12.4 |
| 郑州 |
635.9 |
19.9 |
53.2 |
22.3 |
4.6 |
| 五台山 |
913.3 |
13.5 |
62.3 |
21.1 |
3.1 |
| 成都 |
976.0 |
16.5 |
62.9 |
18.3 |
2.3 |
| 乌鲁木齐 |
194.6 |
34.2 |
33.1 |
24.0 |
8.7 |
表中资料显示,我国
|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
|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
| 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
| 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
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南昌,其根本原因是
| A.台风的影响 | B.气旋活动的影响 |
| C.副高的控制 | D.江淮准静止锋 |
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是
| A.雨带的进退 | B.地形的影响 |
| C.冷空气南下 | D.江淮准静止锋 |
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回答各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图中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图中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对于图中的气温、气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
| B.图中的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 |
| C.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 |
| D.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
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
|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
|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
|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
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现象。上图为兴趣小组绘制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示意图,若纵坐标代表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则横坐标不可能代表()
| A.绿地面积 | B.建筑物面积 |
| C.工业化程度 | D.人口数量 |
读天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天山山麓形成荒漠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 B.远离海洋,降水少 |
| C.海拔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 D.地处背风坡,降水少 |
云杉林出现的坡向和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坡 热量条件好 | B.阳坡 热量条件好 |
| C.南坡 水分条件好 | D.阴坡 水分条件好 |
下图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反映的问题是
| A.城市内涝 | B.城市热岛效应 |
| C.城市风 | D.城市空气污染 |
下列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 A.扩大绿地面积 | B.减少人口 |
| C.完善排水系统 | D.多建高楼 |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丁 | B.丙 | C.乙 | D.甲 |
中国城市化所处阶段是
| A.初期 | B.中期 |
| C.后期 | D.再城市化 |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出现的现象是
| A.功能分区不明显 | B.逆城市化 |
| C.城市中心空洞化 | D.郊区城市化 |
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
| C.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