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规划建设的“西三角经济区”(图18)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 中心的关中至天水经济带,将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材料二 2010年春节后,中西地区的农民工开始外出打工,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人数有所减少。东南沿海地区企业招工困难,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民工荒”。
材料三 从2004年到2010年,中央连续发了七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全国粮食连年增产,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
材料四 成都、西安气候统计资料
(1)分析西安和成都冬季气温差异的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造成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面对“民工荒”现象,你认为东南沿海地区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3)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相比,规划建设中的西三角经济区有那些有利条件。
该图中甲、乙两图为我国两地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图,根据图示资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我国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
比较大的是哪个图示地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甲图上相距较近的A、B两地数值差异较大的原因。
(3) 分析乙图中阴影地区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
较小的原因。
(4)根据甲图判断,解决该地区水资源问题的合理措施。(3分)
读某区域一月、七月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地一月和七月的盛行风向:一月为 风,七月为 风。
(2)c地一月和七月的降水量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3)说明e地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4)f、g两地同处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但是其所处的气候类型却不同。请说明f、g
两地的气候类型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问题。(12分)
(1)图中A是 (河流),B是 (海洋)。(2分)
(2)A河流从源头到河口依次可以看到两岸有哪些自然带?该变化主要反映了自然带的何种
分异规律?(4分)
(3)1970年,A河上耸起一座高坝,从此结束了下游地区定期泛滥的历史。自从大坝修成之
后,下游地区两岸农业生产条件受到了哪些影响?(4分)
(4)试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B海域形成的原因,并预测其面积变化趋势。(2分)
图19为“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等高线单位:m)。图20为该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时,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利用等高线数值,说出旱地和林地的空间分布特点
(2)该地区林地面积广,其环境效益主要是。
(3)为了更好地促进该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图20,说明该地区种植业结构该做如何调整:
理由是 。
(4)简述该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对当地的积极意义。
读图26,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等温线反映的是______月(1月、7月)
(2)甲、乙两图与P点至Q点的地形剖面基本相符的是______。
(3)描述160C等温线的走向,并指出影响因素。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公布了名为《2025全球趋势——变化的世界》的报告,报告中声称:环北冰洋国家都将因全球变暖而受益。
(4)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5)图示国家因全球变暖使种植业和海洋运输业均能受益,说明有利影响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