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装是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
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
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材料蕴含着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源泉
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10年12月2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第二次审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国家扶持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我国作出该规定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这些地区的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④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 |
徽州(现黄山市)多山富水,道光《徽州府志》有载:“东有大鄣山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峻。”自汉末至唐宋,曾有3次大的人口迁徙,不少中原地区的缙绅仕宦移民徽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徽州土著山越人文化交融,重新打造出自身特色的徽州文化。这表明
①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②徽州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②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启动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参与踊跃,积极建言献策。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真切关注和强烈期盼,这是基于
A.教育塑造和成就人生 | B.教育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D.教育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
结婚照的变迁折射出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观点表达这一信息的是
A.文化有传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
B.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变化 |
C.文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的发展 |
D.文化体现经济和政治,具有绝对独立性 |
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这是发生在“佛山文化传统知多少”论坛上的真实情景。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
④传统文化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