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方案,其中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要求 |
区分羊毛线和 棉线 |
区分食盐水和 稀盐酸 |
区分硝酸铵粉末 和氢氧化钠粉末 |
区分聚乙烯和 聚氯乙烯 |
方案 |
灼烧闻气味 |
滴加酚酞试液 |
加水 |
灼烧闻气味 |
烧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质,烧杯内液体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
x |
y |
|
A |
NaOH溶液 |
稀HCl(过量) |
B |
稀H2SO4 |
BaCl2溶液(少量) |
C |
Ca(OH)2 |
CO2(适量) |
D |
Ca(OH)2 |
Na2CO3 |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FeCl3、KOH、NaCl | B.K2SO4、BaCl2、 HCl |
C.CuSO4、HCl、KCl | D.Na2CO3、KCI、Na2SO4 |
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质量,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下图中,四圆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甲 |
乙 |
丙 |
丁 |
|
A |
Na2CO3 |
H2SO4 |
Ba(OH)2 |
石蕊 |
B |
Na2CO3 |
HCl |
Ca(OH)2 |
CuSO4 |
C |
Na2SO4 |
HCl |
Ba(OH)2 |
石蕊 |
D |
HCl |
Na2CO3 |
Ca(OH)2 |
酚酞 |
向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