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关信息】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
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分析讨论】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Ⅰ:固体成分是Na2CO3, CO2参加反应。
猜想Ⅱ:固体成分是NaOH, H2O参加反应。
猜想Ⅲ:固体成分是 ,CO2和H2O均参加反应。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CO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Ⅰ: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Na2CO3。
验证Ⅱ: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大于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
验证Ⅲ: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由验证Ⅲ的结果可知,验证Ⅰ的结论错误,因为它不能排除 的存在。
【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有同学认为可以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从燃烧的要素考虑,你认为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 的用量。
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空气受到污染,形成酸雨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 + 2KMnO4 + 2H2O = K2SO4 + 2MnSO4 + 2 H2SO4。
(1)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3)甲同学的实验操作: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 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5)丙同学的实验操作:丙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探究与结论】(6)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
(7)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丙同学实验中的现象是:B
CD。
(14分)根据下图所示,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图F实验的目的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在该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的物质是,收集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
(4)在2011年5月喀左县初升高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红用A、E装置认真完成了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请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在实验过程中,小军同学由于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锥形瓶内的反应就已经停止。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请你帮他想出可行的办法。
方法是。
③小明同学认为,这套装置的缺点是不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造成了药品的浪费。为了解决小明提出的问题,请你对原实验装置加以改进,或设计新的简易实验装置,以便有效地控制双氧水的分解反应。
友情提示:你可从下列用品中选取,也可自行选用其它仪器。
请你在下表中至少写出两种方案:
方案一 |
方案二 |
工业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制烧碱。对于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化学小组同学将其产物进行过滤,并对滤液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假设一:滤液中只含氢氧化钠
假设二:滤液中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假设三:滤液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假设四:滤液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
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已知:Na2CO3 + CaCl2= 2NaCl+CaCO3↓(白色)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滤液放在试管中,再滴入氯化钙溶液 |
若生成白色沉淀 |
碳酸钠过量 |
若无明显现象 |
恰好反应 |
试回答:
(1)写出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哪种假设不合理,试说明理由。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方案还不能说明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她的理由是。
(4)丙同学认为要说明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还需在甲同学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她的实验方案是: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和结论 |
(5)取18.6g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的杂质是碳酸钠),加水溶解得到溶液A,取A溶液的1/10向其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并同时记录放出CO2的质量和消耗盐酸的质量(所得数据如右图)。试计算:
①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②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老师用右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装置中装有体积比约为3:1的空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B装置中盛有足量铁粉;C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盐酸。
(1)关闭活塞K,当将A装置中胶头滴管里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瓶中,可以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是;A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立即打开活塞K,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K。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
(3)C装置的作用是(填字母)。
a.提供药品 b.控制气体总量 c.调节装置内的压强 d.可用来储存气体
松花皮蛋是我们喜爱的食品。某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是:生石灰、纯碱、草木灰(含K2CO3)等。同学们对料泥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猜想I:料泥的主要成份是Ca(OH)2、NaOH、KOH、CaCO3、灰份;
猜想Ⅱ:料泥的主要成份是NaOH、KOH、Na2CO3、CaCO3、灰份;
猜想Ⅲ:……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②中,过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2)步骤③的现象说明滤渣中含有(写化学式)。
(3)请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请设计实验证明滤液的主要成分,并分析猜想Ⅰ或Ⅱ哪个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
[实验反思]通过实验分析,料泥的主要成份哪种物质___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