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③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④树烟。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从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④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何妙处?
请简析尾联抒发的感情及其表达特色。
①长期被贬到“蛮荒”之地,受尽磨难 ②忠而见斥,内心悲愤 ③与堂弟离别
①“云似墨”是说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②“水如天”是以洞庭水
阔天长,相思绵长,相见很难。抒发了与从弟弟的依依惜别之情。表达特色:想象,融情于景,想象在梦中和
宗一于江陵相会。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闾庙【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司马迁论屈原时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馋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本诗前两句又是如何写屈平之“怨”的?
此诗三、四句,历来得到诗评家的赞誉,《诗法易简录》赞道:“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请分析这两句写景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赏析。
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
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雨 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仿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给划线字注音。
颓圮( )彷徨( )( )寂寥( )彳亍( )( )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整首诗凄清,婉转,而又含意绵绵。 |
B.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肝肠寸断。 |
C.诗人以“雨巷”为题,揭示内心的苦闷、惆怅以及对理想的渴望。 |
D.诗人大量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给人回味。 |
比较诗歌的首尾两节,说说它们有何异同点?
请从诗中选取一处,简析戴望舒诗歌的意境美。
阅读类文,回答小题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凉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
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给下面字注音。
翩( )麓( )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的执著。
“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
阅读诗歌第2~6节,完成小题。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里的“梦”是指(当时、昔日)的梦。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