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亚洲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字母或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是A___________半岛 ;B ___________高原;
图中Ⅰ洲和Ⅱ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①是__________河流,亚洲河流呈___________状流向周边的海洋,试从亚洲河流的流
向特点,归纳出亚洲的地势特点。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8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材料一:“双转移”具体是指珠三角的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

广东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方向示意图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阶段,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阶段。广东省内的工业化发展存在明显的
简述广东省1998—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目前,珠三角移出的产业主要是密集型产业。造成这类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有(填正确项字母)。

A.工资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 B.建设用地紧张,土地成本上升
C.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推动 D.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

E.本地产业升级的需要 F.其他地区具有市场、技术方面的优势
简述“双转移”对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的影响。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

(1)近两年,两区域都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
B.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许多民工在当地便可以就业
C.由于两地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
D.两地企业应在提升工资的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E.两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3)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4)简述B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的对策。

读中国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但是,伴随着北方粮食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强和南方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城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点有量的变化

粮食生产指标
粮食产区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人均粮食点有量(千克)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松辽河产区
53.9
11.5
67.3
19.7
85.1
31.9
328.4
366.5
400.7
495.2
421.5
569.5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
46.1
29.7
32.7
24.3
14.9
11.3
334.9
352.6
355.1
396.3
328.0
379.9

1.我国北方粮食作物以为主;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的粮食作物集中分布在一线以南的东部平原、丘陵地区。
2.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点有量变化特点是。随着粮食生产格局的改变,我国粮食流通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
3.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多项选择)

A. 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 B. 粮食大量出口 C. 粮食单产下降 D. 调整种植业结构

4.北方产区粮食产量的增长,与播种面积扩大等多种因素有关。但这些因素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阅读下面的结构框图,将代表相关内容的字母填入图中的空格内。(每个字母限用一次,每框限填一个字母)

A.

毁草种粮

B.

导致水土污染

C.

扩大灌溉面积

D.

提高机械化程度

E.

减少生物多样性,加剧荒漠化

F.

增加播种面积

G.

培育优良品种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
资料1:2005年云贵高原地区人均GDP为6619元(全国为15033元/人)。
资料2:G省地处云贵高原,下图和表反映了G省人口密度分布及相关情况。下图、表中的相关系数大于(或小于)零,则表明地理要素之间为正(或负)相关关系,其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显著。
表: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和土地开垦率的相关系数表

坡度范围
<13°
13°-17°
17°-21°
>21°
地形坡度
-0.17
-0.73
-0.66
-0.24
土地开垦率
0.54
0.76
0.78
0.44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图,在m之间的地域,人口密度与海拔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在图中所示的5个海拔区间中,与人口密度负相关最明显的是m的区间。
2.根据表可知,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呈显著负相关的两个坡度范围是;在这两个坡度区间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填正确项字母)。

A. 土地开垦过度 B. 环境(植被)遭受破坏 C. 降水丰富 D. 修建梯田 E.地表崎岖

3.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建设同等级的高速公路,单位里程造价最低的地区是(填正确项字母)。

A. 云贵高原 B. 珠江三角洲 C. 华北平原 D. 山东丘陵

4.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及其对策。

读东北平原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1)A区域人口密度比B区域大的自然原因是:
(2)图中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区解决生态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3)东北地区农业开发的最大资源优势是
(4)结合以上材料,本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