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某同学为研究这一现象,用实验得到如下数据(I和U分别表示小灯泡上的电流和电压):
I(A) |
0.12 |
0.21 |
0.29 |
0.34 |
0.38 |
0.42 |
0.45 |
0.47 |
0.49 |
0.50 |
U(A) |
0.20 |
0.40 |
0.60 |
0.80 |
1.00 |
1.20 |
1.40 |
1.60 |
1.80 |
2.00 |
(1)在方框图中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可用的器材有: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0—10Ω)、电源、小灯泡、电键、导线若干。
(2)在图中描出小灯泡的U—I曲线。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得小灯泡两端电压为1.40V时,求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P= W。
(6分)(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所安装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若在图示状态下开始做实验,请从该同学的装置和操作中指出存在的问题或错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三项)
(2)下图是①中更正后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0.02s,纸带中数据的单位是:cm,求出小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在做“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时,所用器材有:电动势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滑动变阻器、电表、开关和导线。要求能测出尽可能多组数据,如图是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但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几乎不偏转,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处,电压表的示数为2.2V,在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__________端滑动(选填“左”“右”);
(4)通过移动滑片P,分别记下了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U—I图线。根据U—I图线提供的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电阻是_________。
(5)图线是曲线而不是过原点的直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某同学测量阻值约为25kΩ的电阻Rx,现备有下列器材:
A.电流表(量程100 μA,内阻约为2 kΩ);
B.电流表(量程500 μA,内阻约为300 Ω);
C.电压表(量程15 V,内阻约为100 kΩ);
D.电压表(量程50 V,内阻约为500 kΩ);
E.直流电源(20 V,允许最大电流1 A);
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 kΩ,额定功率1 W);
G.开关和导线若干。
电流表应选,电压表应选。(填字母代号)
该同学正确选择仪器后连接了以下电路,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并使测量误差尽量减小,
实验前请你检查该电路,指出电路在接线上存在的问题:
①;
②。
有一个灵敏电流表G,内阻Rg=10Ω,满偏电流Ig=3mA.把它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要 (串、并)联一个欧姆的电阻。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_m/s2,若用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