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是马也( )
(3)执策而临之( ) (4)策之不以其道(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上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千里马”、“伯乐”各有什么寓意?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外文言文阅读
刘羽冲,沧州人。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下列加点语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谓可将兵十万将:将军 | B.恒独步庭阶恒:常常 |
C.几为所擒几:差一点,几乎 | D.如是日千百遍是:这样 |
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沟 洫 甫 成 水 大 至 顺 渠 灌 入 人 几 为 鱼。请结合内容,分析刘羽冲失败的原因。
课内文言文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是()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
(3)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已()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
答:赞扬了 的人;
批评了的人。
课外文言文阅读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①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②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③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④。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释】①季梁:魏国的大臣。②方:正。③恃:凭借。④广地尊名:使地广,使名尊。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中道而反反:_________(2)而离王愈远耳王:________________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想要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不朝北走呢?” |
B.我想要离开楚国,我说:“你想离开楚国,为什么还朝北走呢?” |
C.我想要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还朝北走呢?” |
D.我想要离开楚国,我说:“你想离开楚国,为什么不朝北走呢?” |
季梁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课内文言文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 (2)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3)执策而临之临()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请你结合原文,说说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有哪些?
文言文阅读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节选自(醉翁亭记))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山间之四时也()翻译下面的句子。
(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乙]:[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