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图1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的最左端,从左至右,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为C、____________、A.
(2)本实验的步骤有:
①调节单缝与双缝的间距为5cm~10cm,并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
②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③取下遮光筒右侧的元件,打开光源,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
④用米尺测出双缝到屏的距离;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
⑤将测得的数据代入公式求出红光的波长.
以上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只填步骤代号)
(3)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2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与第5条亮纹中心对齐,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所示. 则图2中手轮上的示数是________mm;图3中手轮上的示数是________mm.
(4)已知双缝到屏的距离为0.500m,使用的双缝间距为2.8×10-4m,由此可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λ=______________m.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合外力的关系。
(1)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确的是()
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够匀速滑动
C.每次改变拉小车的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E.每次小车都要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
F.实验中应先放小车,再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a—F图像如图所示,则该同学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A.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
B.实验中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不足
C.实验中平衡摩擦力过度
D.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导轨平行
(3)正确操作后,打下的纸袋其中一段如下图所示,A、B、C、D为相邻的计数点,且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s,则可算得小车的加速度a=
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一节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蓄电池的电动势约为2 V,内电阻很小.除蓄电池、开关、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电压表V(量程3 V);
B.电流表A1(量程0.6 A);
C.电流表A2(量程3 A);
D.定值电阻R0(阻值4 Ω,额定功率4 W);
E.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20 Ω,额定电流1 A).
①电流表应选________; (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②根据实验数据作出UI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蓄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
①比较这两种方案,_____(填“甲”或“乙”)方案好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丙是采用甲方案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现选取N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是几位同学分别用不同方法计算N点的速度,其中正确的是
A.vN=gnT | B.vN=g(n-1)T | C.vN=![]() |
D.vN=![]() |
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小球的直径,如图甲所示的读数是m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如图乙所示的读数是mm。
如图所示, 在半径为R的水平圆盘的正上方高h处水平抛出一个小球, 圆盘做匀速
转动,当圆盘半径OB转到与小球水平初速度方向平行时,小球开始沿OB方向抛出, 要使
小球只与圆盘碰撞一次, 且落点为B, 求和圆盘转动的角速度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