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如图甲是测量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装置,将木板水平固定在桌面上,利用一根压缩的短弹簧来弹开滑块.请完成下列实验操作与分析:

①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滑块,滑块被弹开后继续拖动纸带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②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后面的一段如图乙,其中B点为滑块停下时在纸带上记录到的点.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其他数据已在图中标出,则滑块通过A点的速度v=              (用T、x1、x2表示);再用           测出AB之间的距离L.

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µ=                (用g、L、T、x1、x2表示).由于纸带与计时器存在阻力,测出的动摩擦因数µ与真实值相比        (填“一样大”、“偏大”或“偏小”).
(2)某同学用“伏安法”测一只阻值约十几kΩ的电阻R的阻值,所用的器材有:内阻约100kΩ、量程为0-15V的电压表V,内阻约100Ω、量程为1mA的电流表    ,最大电阻为50Ω的滑动变阻器,电源,电键和导线若干.


①若先用表盘如图A的多用表的欧姆挡粗测其电阻,则应将选择开关旋到“         ”挡
(选填×10Ω、×100Ω或×1kΩ).
②请将图B中用“伏安法”测量该电阻的电路图补充完整.
③由实验测得的7组数据已在图C的U-I图上标出,请你完成图线,并由图线求出R="_______" Ω.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他用带有游标尺的测量头(如图乙所示)测量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某一条亮条纹(将这一条纹确定为第1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游标尺上的示数情况如图丙所示;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第6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游标尺上的示数情况如图丁所示,则图丙的示数x1=___________mm;图丁的示数x2=___________mm。如果实验中所用的双缝间的距离d=0.20mm,双缝到屏的距离L=60cm,则计算波长的表达式λ=___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直接测量量的符号表示)。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实验中测出的光的波长λ=_____________m。

某同学做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如图所示,图中小车在一条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当用2条,3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都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除了图中已有的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填测量工具)和()电源。(填“交流”或“直流”)
(2)某次所打纸带如下图所示,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部分进行测量(根据下面所示的纸带回答)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应选择第一、第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__________________的纸带。
(2)理论上,自由下落的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_________动能的增加,(填等于、大于、小于)。
在实际情况中,重力势能的减少__________动能的增加(填等于、大于、小于)。

(1) (8分) ①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调整游标卡尺两侧脚间距离,主尺和游标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卡尺两脚间狭缝宽度为mm;若要狭缝宽度调到0.20mm,应使游标上除0刻度线外的第_______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某条刻度线对齐。

②如图所示,螺旋测微器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是mm.
(2)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①干电池E(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大约为1.0
②电压表V(0~15V、内阻1K
③电压表V(0~3V、内阻1K
④电流表A(0~0.6A、内阻0.2
⑤滑动变阻器R1(0~10、10A)
⑥滑动变阻器R2(0~100、1A)
⑦开关、导线若干
①为了方便且能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其中应选用的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_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
②请在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并在图中标上所选用器材的符号。
(3)上图为某一同学根据他设计的实验,绘出的I图线(为电压表示数,I为电流表示数),由图线可求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 =_____V,内阻r =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kg的物体自由下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各点距O点的距离分别为s1="15.50cm" ,s2="23.25cm" , s3="32.50cm" , s4="43.25cm" ,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4s.那么从打点计时器打下起点O到打下B点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J (4分) ,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J.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g="9.8"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