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诗阅读。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  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诗词阅读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的尾联运用了______修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对上述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ou韵。

B.

首联点明作者远离家乡去楚国游览的时间和目的。

C.

颔联中的“入”字用得极为传神,展现出江水奔腾而去的画面,用流动的视角勾画出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D.

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明确指出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看法由来已久。

B.

第二句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

C.

第四句写出了秋的“神韵”,与前一句诗虚实融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

(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诗歌鉴赏

【甲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诗】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

②楚:楚地。

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2)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

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

C.

全诗句句写景,并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的意境相同。

D.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感情。

(2)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诗句

画面内容

表现状态

预期表现效果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新燕

动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浅草

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古诗赏析

秋霁寄远

杜牧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平芜:平旷原野。

(1)本诗写“烟”着一“横”字,《使至塞上》写“烟”着一“直”字。请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