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
识”首次觉醒。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在此之前人类对自然世界缺乏了解 |
| B.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 |
| C.中国用大一统方式推进了思想的发展 |
| D.苏格拉底特别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
下图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它体现了人文奥运的理念。人文精神起源于
| A.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 |
| B.公元前5世纪古代中国的荆楚地区 |
| C.公元14——16世纪的意大利 |
| D.公元14——16世纪的中国明朝 |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一副中国近代比较典型的双关语对联,对于“朱子高于孔子”隐含意思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 B.朱熹对于儒家学说贡献大于孔子 |
| C.朱熹的心学理论比孔子的学说高明 | D.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家学说 |
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 A.魏晋 | B.隋唐 | C.宋代 | D.清代 |
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因材施教 | B.有教无类 | C.温故知新 | D.当仁不让于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