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迂腐思
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
洗刷的干干净净。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国招牌也是挂不住的。”资料反
映的历史事件
①它所倡导的最重要的政治观念是民主
②其兴起是推翻帝制、实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要求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应
③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④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全盘否定的倾向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费正清在《ChinaWatch》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A.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
| B.促进了中国的文化繁荣 |
|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
| D.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法制 |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D.依法治国的方略 |
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
|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
|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
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 |
|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
| C.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 |
| D.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
“只要进口棉纺织品的价格略高于中国棉花的价格,中国农民的手工织布就有和外国进口棉纺织品进行周旋的余地。而来到中国的英美棉纺织品,不仅要支付原料和加工生产的成本,而且还要加上关税、运费、保险费等一系列的费用,以及扣除进口商人和中间商人的利润。在与土布的竞争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材料反映出外国商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是()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
| B.中国商品拥有在价格上的优势 |
| C.外国商品与中国人的习俗不符 |
| D.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