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夜航船序
明 张岱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钢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
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 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稍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差:记错,说错
B.虽失记其姓名,实无于学问文理害:损害,妨害
C.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信:音讯,消息
D.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且记取聊:姑且,暂且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余想吾八越 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反谓错落一人,可耻孰甚②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而其无益文理考校②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D.①僧人听其语有破绽,曰②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第四段中,作者讲述了一僧和一士同宿夜航船中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把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②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谷阝……”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拨剑起舞。项伯亦拨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下列句中的“之”字,与“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中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是()

A.今者有小人之言 B.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
C.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D.吾属今为之虏矣

下列各项中画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从百余骑(使动用法,使-------随从)
B.若入前为寿 (如果)
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请允许我)
D.至鸿门,谢曰:“······”(道歉)

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良曰:“长于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因击沛公于坐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明知“鸿门宴”杀机四伏,不是一次真正的宴会,刘邦为何还要“赴宴”呢?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从宴前形势看,项强刘弱,刘邦必须“赴宴”。  
B.仗着和项伯有“婚姻”关系,项王讲感情,不会杀刘邦。  
C.项王一向自高自大,刘邦会见机行事,投项王之所好,以满足其虚荣心,躲过这一关。  
D.不去“谢项王”,会立即遭受全军覆灭之灾。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项庄拨剑起舞,项伯亦拨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新雨山房记
(明)宋濂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①,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砲②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③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④,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⑤,余当鼓缶而和焉。
【注】①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②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砲,此处泛指兵器。③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④饫饱歌乎:饱足后歌啸。⑤歌以发我: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诸暨被兵特甚被:遭遇,遭受。
B.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辟:惩罚。
C.始辟址夷秽,创屋十馀楹夷:清除、锄去。
D.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殷:深重、酷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B.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乃设九宾礼于廷。
C.生民各安其业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D.求有竹之家而问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B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C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D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夺给百姓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的人都为之伤感。
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不与新朝合作,拒绝了郡县的征辟,宁可归隐田园诗酒自娱以终天年。
C.作者认为小可以喻大,透过一人一室的废兴盛衰,能看到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劳逸。
D.作者认为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是帝王贤臣拨乱之功,至于百姓只是相安升平,并不明白天下治乱之由。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线的三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
(2)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
(3)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9分,每小题2分,第7题3分)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xì):葛布的统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家业
B.虽未期月,颇有惠政。期月:满一个月
C.是岁,大有年是:这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总:统领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2分)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贺兰祥,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太祖多方请儒生教贺兰祥学习诗书经传等在内的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17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但没有加官进爵,最终郁郁而死。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盜之出入与非常也。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见陵之耻除矣。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段,完成问题
管仲论(节选)(北宋 苏洵)
管仲相威公①,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古文观止》)
注:①威公:即齐桓公,宋钦宗名“桓”,宋人讳“桓”改“威”。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霸诸侯,攘夷狄攘:打击 B.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顾:探望
C.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且:将要 D.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絷:束缚

下列各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A.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 B.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
C.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D.吾属今为之虏矣!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不知本”的一项是
①管仲相威公,霸诸侯②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 ③ 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 ④仲能悉数而去之耶⑤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⑥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
B.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竖刁等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有管仲在。
C.如果齐桓公问询时,管仲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了。
D.桓公死后没多久,宫廷就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段,完成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逍遥游》)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C.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 D.之二虫又何知之:此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①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C.①之二虫又何知②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D.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云无心以出岫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②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