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
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
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国家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中国

A.强调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到1956年底,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高级社的达到农户总数的87.8%。”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有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②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③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④加速了农村两极分化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 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