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清末光绪三十年(1905年)的锡金公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建造的最早
的近代化的公共公园,又称为“公花园”。如果你在锡金公园建成时游园,你可能看到
| A.男有洋装革履,女多剪发旗袍 |
| B.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
| C.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 |
| D.以中山濯濯之秃头窄袖短发草帽革履为时尚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单位:元),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
| 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 C.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 |
| D.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
读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构成(%)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1982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05年 |
|
| 合 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 一人户 |
11.85 |
8.46 |
12.12 |
14.13 |
| 二人户 |
12.43 |
14.27 |
23.51 |
28.67 |
| 三人户 |
20.67 |
33.5 |
39.58 |
37.57 |
| 四人户 |
23.22 |
24.1 |
14.31 |
11.11 |
| 五人及五 人以上户 |
31.83 |
19.67 |
10.48 |
8.52 |
A. 家庭规模不断缩小
B.大家庭逐渐消失
C.小家庭式样趋于单一化
D.家庭观念日益淡薄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
|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
1962年9月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躯体会议通过“农村十六条”,其中规定“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人民公社社员可以……耕种由集体分配的自留地。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归社员家庭使用,长期不变。”材料表明( )
| A.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 |
| B.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废除 |
| C.对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有所纠正 |
|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
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
|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
|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