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对欧洲和伊斯兰教的文化传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直到17世纪,绝大
多数的欧洲哲学家仍然把希腊人看作是思想的权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很受苏氏哲学的影响,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地
上,带到了家庭中和市场上,带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论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 困扰柏拉图的是他不能获得令其满意的知识来控制世界。……在寻找这一问题
答案的过程中,柏拉图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唯一的世
界……实际上,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而只是表象或者理念世界的不完全反应。……只
有那些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推理才干的哲学家才能知晓这个世界的秘密。
——《新全球史》
材料三 尽管是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最后不再相信柏拉图的表象和理念的理论,
他认为这一理论对理解世界是不必要的。……他的著作表达了对世界全面而连贯的理解,
以至于他后来的学生,中世纪的基督教学者称其为“知识之父”。
——《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塞罗这一观点的理解。
(2)据材料二归纳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并指出“哲学家”在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概括亚里士多德对待柏拉图的态度,并分析他被称为“知识之
父”的理由。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圣西门简要生平
1760年10月17日生于法国巴黎一贵族家庭。
幼年受教于著名的启蒙学者达兰贝尔,受到唯物主义和民主思想熏陶,热爱自然科学,反对宗教迷信。
1777年与贵族家庭决裂,到军中履役,随后随法国军队参加北美独立战争。
1789年同情和支持法国大革命,主动放弃伯爵爵位并拒绝担任市长等职务。
1802年开始写作,宣传自己的思想。逐渐形成了一个圣西门主义的团体,宣传他的思想和出版他的著作。
1825年5月19日逝世。
材料二圣西门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尖锐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和弊端,指出它是一个是非颠倒的世界;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是实业制度,它以大工业为基础,人人都有劳动权利和义务,不受压迫和剥削;实业家委员会和学者组成的科学委员会对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行有计划和有组织的领导;应通过和平的社会改造、宣传和教育实现这一理想社会。
——《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圣西门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圣西门的主张与《共产党宣言》的异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凡个人权利无切实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人权宣言》
(1)概括材料中《人权宣言》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人权宣言》。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大宪章》,全文共63条。第1条规定,教会享有自由选举教职的权利。第2条规定,国王的直接封臣继承封土时应蚋继承金的数额。第12、14条规定,这些人(指封臣)在何种情况下应纳协助金和盾牌钱,并说明如无他们同意,不得再额外征收。第13条保证给予伦敦及其他城市以自由。第15、16条规定,不得向他们(指农民)征收额外的协助金及强迫服军役。第39条规定,“除非经过由普通法官进行的法律审判,或是根据法律行事;否则任何自由的人,不应被拘留或囚禁、或被夺去财产、被放逐或被杀害”。第34条规定,今后不再发出强制转移土地争执案件至国王法庭审视的令状,以免使封建主的此项司法权利遭受损害。第61条规定,组织25个大封建主监督大宪章的执行,他们在发现国王有违反情况时,可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武力在内胁迫他改正。
——《自由大宪章》
材料二
1.凡年满二十一岁之男子,精神健全,目前不在囚犯罪而坐牢之列者,都有选举权。
2.秘密投票——以保障选民运用其投票权利。
3.国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限制——使各选区得选拔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
4.议员支薪——以便一个诚实的商人、工人和其他等人,能离职充当其选区的代表,为国家的利益服务。
5.选区平均分配——按照选民人数产生代表,不让小的选区侵占大区的选票。
6.
国会每年改选——此系防止发生贿赂与恫吓事件的最有效办法,因为七年一次的改选可能使某选区被收买(即使采用秘密投票)。但每隔十二个月收买选区一次(在普选制度下)恐无人有此财力;而且议员的任期既为一年,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公然违抗和出卖选举他们的人。
——《人民宪章》(1837年)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自由大宪章》与《人民宪章》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英国实现政治民主化的特点。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完善的简要进程
英国 |
①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建立起来。 ②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③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④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⑤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⑥1867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
法国 |
①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②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③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④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⑤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⑥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⑦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⑧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⑨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通过了共和制。 |
材料二 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工商业企业家阶层和雇用劳动者阶级的人口大量增加,大量国民没有选举权的旧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要求了。结果,各地吁求议会改革的群众请愿运动此起彼伏。1832年6月7日,英国的议会改革法最后由国王签署生效……经由这样一种相对和平和渐进改革,的演变过程,英国的宪政民主政制逐渐形成且不断完善起来。……1726年,孟德斯鸠在欧洲各地进行了为期3年的旅游。尤其在英国18个月的考察,对孟德斯鸠的思想影响甚大。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了他的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
——以上材料均摘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1)据材料一、二,分别说明英法两国代议制形成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两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共同原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目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想统治方式,并分析民本思想的内涵。(2分,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