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中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原子——分子学说的观点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只有① | B.只有② | C.只有③ | D.①②③ |
反应①是自海藻灰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反应②是自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①2NaI+MnO2+3H2SO4=2NaHSO4+MnSO4+2H2O+I2;
②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已知NaIO3的氧化性与MnO2相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反应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
B.I2在反应①②中都是氧化产物 |
C.NaI和NaIO3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I2 |
D.NaIO3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不能作还原剂 |
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正在研究利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CO2(g)+3H2(g) CH3OH(g)+H2O(g) ΔH=-49.0 kJ/mol,某科学实验将6 mol CO2和8 mol H2充入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字母后数字表示对应的坐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
B.曲线Ⅰ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
C.若实线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曲线Ⅰ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1,曲线Ⅱ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2,则K、K1和K2的大小关系是:K2 >K > K1 |
D.容器内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 △H =―Q1 kJ/mol
2H2S(g)+O2(g)="2S" (s)+2H2O(l) △H =―Q2 kJ/mol
2H2S(g)+O2(g)="2S" (s)+2H2O(g) △H =―Q3 kJ/mol
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Q1>Q2>Q3 | B.Q1>Q3>Q2 |
C.Q3>Q2>Q1 | D.Q2>Q1>Q3 |
反应A(g)+B(g)C(g)+D(g)发生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H 表示反应的焓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减小,E2增大 |
B.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H不变 |
C.△H<0,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 |
D.△H>0,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少 |
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下列反应或转化中同位素示踪表示正确的是
A.2Na218O2 + 2H2O = 4Nal8OH + O2↑ |
B.2KMnO4 + 5H218O2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518O2↑+ 8H2O |
C.NH4Cl + 2H2O![]() |
D.K37ClO3 + 6HCl = K37Cl + 3Cl2↑+ 3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