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
关于物种的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从新基因形成到新物种形成的过程 |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
C.地理隔离阻止种群间基因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
D.自然选择直接改变种群基因型,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
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
D.春运期间,成都等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
下列叙述与生物科学史不相符的是
A.孟德尔遗传实验所作的假设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
B.林德曼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运用了定量分析方法 |
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 |
D.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在盐酸的作用下,狗的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 |
某蛋白质由124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8个—SH,在肽链形成空间结构(如图)时,生成4个二硫键(—S—S—),若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125,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
A.13278 | B.13286 | C.13294 | D.15500 |
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碳酸钙防止滤液挥发 |
B.用层析液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
C.用无水酒精分离滤液中的色素 |
D.加入二氧化硅(石英砂)有利于充分研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