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
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问题。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②③①④ | D.①④③② |
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 |
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
C.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
D.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 |
河流阶地的形成及形态变化受控于地质构造活动和地理环境变化。如图为华北某盆地边缘河流阶地被断层错断的情景,T1﹣T4分别为第1~4级阶地面,F为间歇性活动的直立断层,其两侧数据为校正后的阶地面高程。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断层F两侧同级阶地面高差的产生是由于( )
A. |
北盘上升 |
B. |
两盘差异上升 |
C. |
南盘下降 |
D. |
两盘差异下降 |
(2)断层F错断阶地的活动( )
A. |
T1形成之前不明显 |
B. |
T2形成之前不明显 |
C. |
T1形成之后不明显 |
D. |
T2形成之后不明显 |
(3)至T2错断前,断层F两侧T3的高差是( )
A. |
2米 |
B. |
3米 |
C. |
4米 |
D. |
5米 |
人口年龄结构三角图适合刻画国家人口结构的演变路径。三角图中的点坐标记作(C,L,A),C、L、A分别表示少儿、劳动力和老年人的人口比重,且C+L+A=100%,如图a点P所示。任意点O的运动方向含义如图a所示。图b描述了1966~202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路径。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1966~1982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呈现出的显著特征为劳动力比重(%)( )
A. |
少子化、红利化 |
B. |
多子化、年轻化 |
C. |
少子化、老龄化 |
D. |
红利化、年轻化 |
(2)假设自2020年到210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相当于育龄妇女平均的终身可能生育数)有1.3逐步提升到2.1,人口预期寿命由78岁逐步提升到85岁,那么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趋势如图b中( )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海水温度分布状况影响大气环流,对天气系统和长期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如图为某年赤道附近(5°S﹣5°N)部分海域海表温度距平时间﹣经度剖面(单位:℃)。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如图反映该年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出现( )
A. |
厄尔尼诺现象 |
B. |
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
C. |
拉尼娜现象 |
D. |
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 |
(2)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此现象发生时,易出现( )
A. |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 |
B. |
中国沿海海平面偏高 |
C. |
秘鲁沿岸积云对流活动增强 |
D. |
菲律宾野火灾害偏多 |
晋北山区一煤矿地处某河流源头汇水区,因煤质高硫、污染严重被关闭。关闭后遗留较大采空区,致地表产生塌陷坑。当地利用碎石、煤矸石等充填采空区,使地表基本稳定,但采空区积水污染物超标,威胁水环境安全(如图)。近年来,当地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实施了回填塌陷坑,封堵地裂缝和修建污水处理设施等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采空区积水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
A. |
地表污染物 |
B. |
上覆透水层 |
C. |
顶板坍塌物 |
D. |
煤及煤矸石 |
(2)回填坍塌坑、封堵地裂缝主要是为了防止( )
A. |
地表再塌陷 |
B. |
裂缝持续扩大 |
C. |
地表水下渗 |
D. |
地表植被破坏 |
(3)为防患于未然,新矿山开发首先应做好( )
A. |
生态环境修复 |
B. |
智能开采设计 |
C. |
矿山安全监测 |
D. |
资源环境评价 |
碳纤维作为战略性新材料,重量轻,强度高。德国一汽车企业某款电动汽车采用大量碳纤维部件,其生产各环节严格遵循零碳排放理念。如图示意该企业所用碳纤维部件的纵向主要生产环节布局,其中原丝碳化环节耗能较大。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该企业选用在日本生产的碳纤维原丝,主要为了( )
A. |
开拓销售市场 |
B. |
降低原丝成本 |
C. |
促进合作研发 |
D. |
增加战略储备 |
(2)将原丝碳化环节布局在M市,倚重了当地( )
A. |
丰富的水能 |
B. |
先进的技术 |
C. |
完善的设施 |
D. |
便利的航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