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这样评价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
其中,“改死了”的实质含义指什么
A.国家四分五裂,苏联解体 |
B.社会制度发生变化,苏联解体 |
C.苏联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
D.苏联执政党失去政权 |
1948年,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值的比重为54.6%,英、法、日、联邦德国则占19.6%,到1970年,美国比重为37.8%,其他四国则为31.5%,这种变化趋势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各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不平衡 |
B.欧、美、日工业生产二战后持续发展 |
C.欧、美、日三足鼎立局面长期存在 |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
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去年是一战爆发一百周年,今年又是二战胜利70周年。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了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 | B.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 |
C.战后分割了德国领土 | D.西欧在美国扶植下恢复经济 |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观察下图,错误的选项是
大萧条期间美国失业率
A.大萧条期间美国失业人口大幅度增长 |
B.新政后美国失业问题得到根本性改善 |
C.新政初期美国失业人口总数仍居高不下 |
D.“二战”后美国逐渐实现了充分就业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在工业方面,新经济政策要达到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
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 |
D.吸收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 |
“在布拉克本,停止运转的织机超过7000台,几乎有14000人要靠慈善机关救济,而当地人口总共才21000人……全城景况凄惨万分。穷人濒于饿死,各阶层居民都苦于时运不济。”(《泰晤士报》1826年4月4口)材料描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英法之间战争带来的破坏 | B.早期三大工人运动的影响 |
C.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影响 | D.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