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这首诗的景物描写有远景有近景,有虚景有实景,请分别指出,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受到宋神宗支持,司马光竭力反对并于四年退居洛阳,直到十五年后哲宗即位才复出。这首诗写于退居洛阳之时,那么,这首诗是一首纯粹的写景诗吗?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远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断”“复”两字,似不着力,却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说明,这两字有怎样的意味?
答:后两句,按常情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行人”,作者笔下所写却与常情相悖,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理解。
答: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初见嵩山的心情。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简要分析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歌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①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①水沉,即沉香。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请简要分析。
请分析这首词在写景方面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