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名言是“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
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这体现了一战前德国强烈的( )
A.军国主义 | B.霸权主义 |
C.极端民族主义 | D.乐观主义 |
19世纪30年代,英国议会曾对工厂用工问题、工人的劳动时间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调查,并于1833年颁布《工厂法》等法律。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1832年议会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 | B.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
C.议会通过立法干预社会经济和生活 | D.马克思主义已在英国广泛传播 |
《世界文明史》:“虽然上述的一些原因十分重要,但是如果某些生产领域并不需要根本的技术改良,工业革命无疑地就会被推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技术改良对工业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 B.工业革命是推动技术改良的根本动力 |
C.工业革命的影响仅限于生产领域 | D.技术改良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 |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时商贾进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藩镇在京师的邸舍)及诸君、诸使富家,以便轻装趋四方,台券乃取之,号飞钱。”材料反映出当时
A.金融业发展到成熟阶段 | B.商业繁荣 |
C.交通便利 | D.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
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A.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 | B.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 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
“德意志帝国哪怕从1866年击败奥地利算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崩溃,不过半个世纪;日本帝国从开始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到8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废墟上兴起……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和德国经济不断繁荣,如今已持续了半个世纪。”由此可见
A.民族主义是推动国家走向富强的动力 | B.大战摧残了部分参战国的国民经济 |
C.专制政体不能做到民富国强 | D.民主政体是国家持续繁荣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