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把“回头烟柳渐重重”中的“渐”字改为“却”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全词来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杜甫李白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两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何不同?请具体分析比较。
两首诗的意境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雨夜读书
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
[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②仗下:借指朝堂。
诗歌首联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简要说明。
诗歌里蕴含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简要分析“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题目。
次萧冰崖梅花韵
赵希桐
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
林和靖①墓
吴锡畴②
遗稿曾无封禅文,鹤归何处认孤坟。清风千载梅花共,说着梅花定说君。
注:①林和靖,即林逋,字君复,钱唐人。性性恬淡好古,不趋荣利,后隐居西湖孤山,死后葬于孤山北麓。②吴锡畴,南宋度宗咸淳年间,被南唐知州叶阊聘为白鹿洞书院山长,不就。
赵诗中三四两句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梅花?请简要分析。
两首诗都写到了“梅花”,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在景物描写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2)简析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