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

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孙中山1912年在《宣告各友邦书》中指出:“……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后来,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指出:“ ……(一)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这种变化不能反映出

A.孙中山在维护共和屡次失败后的思考
B.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帮助的结果
C.孙中山已明确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和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D.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 B.不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陈独秀在《复辟与尊孔》中认为:“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表明陈独秀的态度是

A.维护共和政体 B.解放人们思想
C.全盘否定传统儒学 D.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最有可能是

A.林则徐 B.张之洞 C.严复 D.孙中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