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区域图,回答问题。
西藏地区
| A.河湖稀少 | 
| B.年降水量西北多,东南少 | 
| C.城镇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 | 
| 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 
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多种植于河谷地带,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
| A.热量更充足 | B.降水量更大 | 
| C.光照更充足 | D.土壤更肥沃 | 
该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问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 
| 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 
| C.MO为晨线 | 
| D.0时经线的经度为60°W | 
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日12时 | B.7日12时 | 
| C.6日24时 | D.5日12时 | 
该图为40°N纬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问题
若图中a、c分别为0°和100°E经线与40°N纬线的交点,一架飞机于当地时间某日5时30分从a机场起飞(此时当地正值旭日东升),沿纬线向东飞行,一路上阳光普照,最后降落到c机场(此时正值c地日落)。飞机从a机场到c机场的飞行时间约为
| A.6小时 | B.6小时20分 | C.6小时40分 | D.7小时 | 
若上图表示某时刻40°N纬线上的昼夜分布状况,a、c两地的经度分别为15°E和165°E,abc为昼弧,该纬线其他部分为夜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此时,在20°N纬线上,处于白天的各地均位于东半球 
 ②当天,北京市昼短夜长,但白昼时间将变长
 ③此时,在50°N纬线上,属于白天的各地日期相同
 ④在此季节,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位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如图所示,图中实线MQ、LP分别代表经线和纬线,回答问题。
若图中虚线L
 Q
Q P为秋分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变化轨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为秋分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变化轨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L点时,北极圈与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90° | 
| B.太阳直射点从L点移至Q点期间,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 
| C.太阳直射点从Q点移至P点期间,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主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 
| D.太阳直射Q点时,北回归线昼长时间比北极圈短 | 
若图中虚线LQP为晨昏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O地太阳高度一定为90° | 
| B.此时O地地方时一定为12点 | 
| C.L、O两地昼长时间一定相同 | 
| D.L、Q两地自转角速度一定相同 | 
若图中虚线LQP为等温线,O地为南半球某地,按一般规律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O地可能为城市,温度高于周围郊区 | 
| B.O地可能为山地,温度低于周围平地 | 
| C.O地可能为夏季的内陆,L、P位于沿海 | 
| D.O地可能为海洋,附近有暖流经过 | 
图5为纬度20°—35°大陆东部某岛屿的地质剖面图,完成问题。
该岛屿上变质岩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附近,受岩浆活动和岩层拉张影响大 | 
| B.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受岩浆活动和岩层挤压影响大 | 
| C.断层发育比西部多,岩层受地壳的水平运动影响大 | 
| D.断层发育比西部少,岩层受地壳的垂直运动影响大 | 
城市T的年均降水量约为1720mm,冬雨比例为22%,其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 A.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 
| B.西北季风受海洋增温增湿后遇地形阻挡 | 
| C.位于中央山脉的背风坡 | 
| D.来自海洋盛行西风受地形阻挡多地形雨 | 
读图1,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的气温雷达图和降水柱状图,回答问题。
四个地区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四个地区中,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寒潮、沙尘暴影响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