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中人口数、GDP、铁路长度为1999年资料。读表,回答问题。
|
云南 |
贵州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人口(万人) |
4192 |
3710 |
3618 |
2543 |
510 |
GDP(亿元) |
1856 |
912 |
1488 |
932 |
238 |
铁路长度(km) |
1873 |
1654 |
1941 |
2323 |
1092 |
年均降水量(mm) |
1000~1500 |
1100~1400 |
500~1000 |
30~860 |
20~700 |
面积(万km2) |
38 |
17 |
19 |
39 |
72 |
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各省依次是
A.青海、甘肃、陕西、贵州、云南 | B.贵州、陕西、云南、甘肃、青海 |
C.陕西、云南、贵州、甘肃、青海 | D.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 |
各省人均GDP远低于全国人均6350元的水平,其中
A.云南的人均GDP约为5500元 |
B.青海的人均GDP最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
C.贵州的人均GDP仅达全国平均水平的50% |
D.陕西的人均GDP约为4100元 |
各地区降水存在差异
A.青海因海拔高且多山而少雨 |
B.陕西的纬度介于云、贵和甘、青之间,故降水量也居中 |
C.云、贵秋季有丰沛的西南季风雨 |
D.甘肃部分地区处于非季风区,故降水量较少 |
图7为“2008年中国十大粮食短缺省的粮食输入量(单位:万吨)”。读图回答问题。
广东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光照充足
②水热充足,土壤肥沃
③地广人稀,科技水平高
④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广东成为第一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A.山区面积广,耕地面积少 | B.自然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 |
C.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迁入多 | D.制造乙醇汽油,粮食消耗量增加 |
下列缓解广东粮食问题的措施中,正确有
A.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生态农业 | B.精耕细作,发展密集农业 |
C.扩大生产规模,发展专业化农业 | D.加大劳动力的投入,发展商品化农业 |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5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6示意地租变化。读图回答问题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
A.西风;自西向东 |
B.西北风;自东向西 |
C.东南风;自东向西 |
D.东风;自西向东 |
图6中曲线能反映图5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图4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上图所示人口增长状况的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 B.老龄人口增多 |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 D.人口密度变小 |
伴随图中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
A.商业用地减少 | B.居住用地扩大 |
C.交通用地减少 | D.工业用地扩大 |
图3为“长江三角洲两个不同时期的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关于图示地区城市等级、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州的城市等级比镇江高 |
B.无锡的服务功能比苏州多 |
C.杭州的服务功能比宁波齐全 |
D.南京与上海的服务范围不相交 |
与1985年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变化表现在
①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②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
③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④城市建设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回答问题。
迁出国 |
数量(万人/年) |
迁入国 |
数量(万人/年) |
中国 |
30.3 |
美国 |
110.0 |
墨西哥 |
26.7 |
德国 |
21.1 |
印度 |
22.2 |
加拿大 |
17.3 |
印度尼西亚 |
18.0 |
英国 |
13.6 |
菲律宾 |
14.4 |
澳大利亚 |
8.3 |
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
下列对世界人口增长不具有影响的是()
A.人口出生率的变化 | B.国际人口迁移 |
C.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 D.某些国家的生育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