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地震后,数秒内就将控制棒插入核反应堆芯,终止了铀的裂变链式反应.但海啸摧毁了机组的冷却系统,因裂变遗留的产物铯、钡等继续衰变不断释放能量,核燃料棒温度不断上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棒通过吸收中子来实现对核反应的控制 |
B.衰变释放的射线中,α射线的穿透力最强 |
C.日本后来向反应堆灌注海水,既可以降温,也减慢衰变速度,从而控制核污染 |
D.核裂变遗留物铯、钡等原子的质量可能比铀原子质量更大 |
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第1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是0.5m,则该物体的加速度是()
A.1 m/s2 | B.0.5 m/s2 | C.2.5 m/s2 | D.3.5 m/s2 |
一物体从高h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经时间t到达地面,落地时速度为v,那么当物体下落时间为时,物体速度和距地面高度分别为( )
A.![]() ![]() |
B.![]() ![]() |
C.![]() ![]() |
D.![]() ![]() |
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跳水比赛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某运动员正在进行10m跳台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可将正在比赛的运动员视为质点 |
B.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匀速上升 |
C.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大,后一半时间内位移小 |
D.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长,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短 |
落体的运动是司空见惯的,但人类对它的认识却经历了运两千年的时间。是什么因素决定物体下落的快慢呢?亚里十多德的论断是: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虽决定。他的这一论断一直被人家奉为经典,后来是哪位物理学家推翻了他的论断 ( )
A.牛顿 | B.伽利略 | C.爱因斯坦 | D.哥白尼 |
质量为m的通电细杆置于倾角为θ的导轨上,导轨的宽度为d,杆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有电流通过杆,杆恰好静止于导轨上.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图中,杆与导轨间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的是()
A.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