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所做实验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生石灰固体,充分反应后,U型管中a液面会下降,关于小试管内的化学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③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反应物中的能量部分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③ |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①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选用饱和 Na2CO3溶液洗涤,然后将两层液体分开;
②试管里加入少量淀粉,再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加热3~4分钟,然后加入银氨溶液,片刻后管壁上有“银镜”出现;
③仅用蒸馏水就可鉴别蔗糖、硫酸铜粉末、碳酸钙粉末;
④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混合共热可得到乙烯;
⑤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
⑥用盐析法分离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的混合溶液;
⑦用渗析法除去蛋白质胶体中混有的少量Na+和Cl-。
| A.①③ | B.②⑤ | C.④⑥ | D.②⑦ |
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0.1 mol•L-1NaHSO4溶液中: c(Na+)>c(SO42-)>c(H+)>c(OH-) |
| B.0.1 mol•L-1Na2S溶液中: 2c(Na+) =c(S 2-) + c(HS-) + c(H2S) |
| C.0.1 mol•L-1 NaHCO3溶液中: c(Na+)+c(H+)=c(HCO3-)+2c(CO32-)+c(OH-) |
|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乙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 |
c(Na+) = c(CH3COO-) >c(H+) = c(OH-)
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2C(g);△H<04 s(秒)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 C 的浓度为0.6 mol·L-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当A 、B、C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2:1:2时,反应即达到平衡状态
B.4s 内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75 mol·L-1·S-1
C.达平衡后若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降低
D.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C的浓度将增大
充分利用能源、提高原子利用率、减少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等都是“绿色化学”的基本要求。
① 实验室短时间保存硫酸亚铁溶液时,向试剂瓶中添加铁钉和少量稀硫酸; ② 用稀硝酸代替浓硝酸溶解、回收做银镜实验后试管内壁的银; ③接触法制硫酸的设备中安装“热交换器”和锅炉,利用余热预热冷原料气和蒸气发电; ④工业合成氨中分离产物得到氢气和氮气再循环使用。上述主要不是从“绿色化学”角度考虑的是
| A.只有①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 |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K+、Na+、MnO4-、SO42-
②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SO42-、NH4+
④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Br-
⑤有较多Fe3+的溶液中: Na+、NH4+、SCN-、HCO3-
⑥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Cl-
| A.①② | B.③⑥ | C.②④ | D.③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