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下表统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2006年的口大国在2050年排位跌出前10位的是______和_____,其位次变化的原因________。
(2)从年龄结构看,这两个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由此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
(3)到2050年人口大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洲,其次是__________。
(4)2007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0.55%,据此判断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_____型,在今后中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
(10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甲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甲岛的降水高度集中在 。乙岛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3)甲岛所在区域最严重的气象灾害是 ,造成此次气象灾害的是 。(天气系统),简述这种气象灾害给我国江淮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乙岛所在区域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 。(任答两点即可)
(10分)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字母A代表的地形部位为陡崖,其顶部与底部的高差至少在米以上。
(2)沿着剖面线BC的地质剖面图中,①处形成浅谷的原因是;
②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
(3)在①~⑤中,可能有温泉出现的是。
(4)D地区为地形。
(5)P、Q两支流,水流较缓的是。
(6)简述③、⑤两处河流横断面特征及成因。
(10分)根据下图(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气候类型为;乙的气候类型为。
(2)以亚欧大陆为例,甲气候分布于该大陆的沿岸;乙气候分布于我国。
(3)上述两种气候,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的是,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是。(填甲或乙)
(4)河流补给若以雨水为主,甲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发生在季。
(5)从降水和气温的配置关系看,利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的是——气候(填“甲”或
“乙”),原因是。
(10分)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上太阳高度为0°,且与纬线(70°)相切于B点。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我国北京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此刻D点的昼长是 小时。
(3)简述此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个不连续界面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图中地震波类型名称:C________,D________。
(3)A、B两个不连续界面之间是地球内部分层的________,主要物质成分是含铁镁的________盐。
(4)地震波C、D传播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