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理解。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用自己的话概括以上三段的主要内容。
从哪些地方看出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师”?
体会下列语句所包含的情感。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试用你的眼光评价一下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地气
苏沧桑
①晚饭后,光脚走在客厅里,觉得很“隔”——脚下每一寸地面,木头不是原来的木头,石头不是原来的石头。“出去?”我蹲下身,故意张大嘴,用嘴型不出声地问我的吉娃娃。如我所料,它愣了半秒,触电般弹起来,疯狂转圈,奔向大门,举起前爪拼命扒拉门缝。
②出了家门,还不是“出去”。先是电梯,再是一楼大厅,下台阶,终于,到了“外面”。此刻,我脚下踩的,还不是土地,所有的路,都铺着地砖、鹅卵石,或草坪,如化了浓妆的脸,看不到一丝丝原来的皮肤。小区花园是一个高仿真的湿地,可是溪水泄露了人工的秘密——面色凝重、心事重重的样子。无意间,我趴在木椅上歪着头看,发现,从上面看很清的水,从侧面看漂着一层油光。
③人不知道的危险,狗知道。溪流上一段长长的曲桥,棕色的原木,古朴的风格,很美。但吉娃娃每次到这儿,总是死活不肯走。我估计,它异常灵敏的耳朵一定听到了曲桥的隐隐震动,它的鼻子闻到了油漆和防水防腐不明物质。它一定想,这桥不真,不牢,有毒,危险。我拉它,哄它,它才逃也似地缩着腰一路狂跑,跃到岸上。终于到了花园中心。娃娃停下来,望着我,它知道,我的目的地到了——一小块真正的泥土地,让我光着脚,站一站。
④一丝凉意钻进脚心,瞬间蔓延到每根经络,慢慢输送到每个毛孔,一种因为粗糙而温暖、因为温暖而馨香的感觉,真真实实从脚到头,如醍醐灌顶!儿时学自行车摔到农田里,那沁人心脾的泥腥味;翘檐的老屋;后山的小溪、映山红和一座座老坟;外塘姨婆家海泥鳅的无比鲜美,沙子炒蚕豆让人心碎的香,刚出锅的小葱炒土豆,鸡鸭狗打架;黑白照片里母亲的纯美;上学路边一丛比太阳还艳的野菊花;毛竹搭的戏台;母亲亲手做的嫁衣;异乡街头飘来的家乡海鲜汤年糕的味道;泛黄的手写书稿;黑板上熠熠生辉的词语——淳朴、诚信、正直、坦荡、理想、快乐……我站在原地,闭着眼,一动不动,任脑海里万水千山。被所谓的知性、成熟,以及麻木、习惯所覆盖的最本真、最简单、最美好的一切,在这一刻,全部由这一缕地气来唤醒。
⑤假如四周无人,我会在草地上躺下。眼前只有天,看一颗星在渐渐发暗的空中慢慢亮起来,心也跟着悠远广阔起来。有时和小女一起出来,我让她也躺下,化解一下那些白天没有解开的结:孩子累学业,大人累所谓事业,这就是“文明”的代价。最后,总是娃娃抻着狗绳,拉我离开我的目的地,去往它的目的地。它的目的地比我的简单,是不停留,是奔跑,是外面的任何地方。它是一条走丢了被我们捡来的狗,它一定也有过千山万水,曾为“外面”付出找不回家的沉痛代价,但它依然喜欢“外面”。
⑥这时候,一些窗户里传出新闻联播的音乐了。我开始惦记没看完的书,没改完的文章……脑子里都是没办完的事,没理清的纠结。如果天热或天冷,会开始惦记被空调处理过的空气,被冰箱处理过的饮料,被纯净过的纯净水——我矫情地追寻着那些“简单的远去”,骨子里却离不开眼前“复杂的文明”。夜里,躺在十一楼的床上,听见池塘里蛙声轰鸣,城市里的青蛙居然也能叫得如此肆无忌惮、沸反盈天?我把窗留条缝,让蛙声进来,让自己在错觉里进入梦乡:我是最初的人类,我和大地一起呼吸,一起睡,一起醒。
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有何表达作用?
它异常灵敏的耳朵一定听到了曲桥的隐隐震动,它的鼻子闻到了油漆和防水防腐不明物质。它一定想,这桥不真,不牢,有毒,危险。
结合上下文,说说吉娃娃的目的地为什么比“我”的目的地简单。
本文长短句结合,以短句为主,很有特点。请以第④段画线句为例,说说这样的语言表达有什么好处。(3分)
联系全文,说说第⑥段画线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①据推算, 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 相当于 1. 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 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入冬后, 人们把降雪积存起来, 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 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 某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 6层空调住宅楼, 这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 但该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 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 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 100 吨, 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②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 即使攥成雪团, 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 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 它们就会被吸附在上面, 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 可滤除90% 以上的甲醛等有害成分。
③雪水,是一种超软水,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 尤其对于轻患者, 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 可不用其他药物, 45天就能痊愈。研究表明, 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 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 每天饮 12杯雪水, 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 能防治动脉硬化症。
④实验表明, 户外 4米高的雪堆, 盖上 30 厘米厚的木屑、树叶等,到8 月份仍可保持2. 5 米高度。同样方法, 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 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 可存雪20万立方米左右, 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 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又能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本文介绍了“雪”的哪些功能?请简要概括。
第②段除列数字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阅读丁卫红的《Hold住母亲的生命》。(14分)
①记不清这是母亲最近几年来第几次住院了,这次入院是在她刚出院不久又因病情危重重返病房的。病中的母亲时而昏睡,昏睡中常常喃喃自语,轻轻呼唤着“妈妈”;时而又不由自主地撕拉被单。尽管吊着“肺脑活剂”,输着氧气,可母亲仍然张着嘴大口喘气,脸色青紫。每每到下半夜常常有痰堵在喉咙咳不出来,这时会全身抽搐,嘴唇铁青,我们只好奔走呼叫,医生用吸痰机吸出痰来,母亲才又转危为安。如果这世上有阴阳两界,母亲不知在这边缘上挣扎过多少回了。
②前日上午,医生查房结束把我叫到他办公室,郑重地对我交代:“你妈妈病情已相当严重,你要有思想准备。”我深知“思想准备”意味着什么,顿时,眼泪夺眶而出。医生急忙安慰我说:“目前还有一种药,堪称‘原子弹’,这也是最后一招,不过能否有效,得看各人对此药的适应,不知你们是否用。如用,一是价格昂贵,二是需院方审批,三是对人体有副作用。”我和大姐忙说:“只要能有一线希望挽回,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于是,用上了抵御病魔的“原子弹”。六天后,母亲终于又醒过来,能和我们说话了。
③当我唏嘘地着病重中的母亲时,我才发现她对我多么重要!我是家里的老生子,生我那年母亲已三十七岁。母亲那时体质就不好,由于体力不支,抱我都很困难。后来听大人们讲,母亲总是把我放在胳肢窝里半抱半夹地走路。在我刚刚记事的时候,母亲的腰就是弯的,我问她这是为什么,母亲说是疼弯的。是的,是疼弯的,后来我懂事了,知道那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再加上常年的劳累而导致的驼背。母亲常年有病,劳累和营养不良使她的体质越来越差,瘦骨嶙峋,每天还要佝偻着身体,忍着疼痛默默地做着农活和家务。皱纹悄悄地爬满她那日渐苍老的脸,记得我小的时候总是趴在母亲背上给她拔白发,直到有一天再也不能拔了,因为渐渐地白发的数量已经超过了黑发。
④正如有一篇文章写的那样:小的时候,遇到事情,总是说问问母亲该怎么办,那时候最崇拜的是母亲;大一点的时候,遇到事情会犹豫,不知母亲会不会解决这个问题,开始怀疑母亲的见识;再大一点到叛逆期的时候,遇到事情,不再想找母亲说了,因为觉得母亲已经out了;到老了,经常慨叹,要是母亲还在,就能问问她老人家该怎么做了,可惜已经不现实了……为了不给自己留下遗憾,我决定,在记下这些点点滴滴的同时,尽可能多地陪伴母亲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
⑤作家苏童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母亲动手术后的某天,我在去医院的路上顺便拐进邮局,买了一本刚出版的《收获》杂志,上面登载了后来给我带来好运的《妻妾成群》。现在,我常常想起这里面的因果关系,想想就不敢再想了,因为我害怕我的好运最终给母亲带来了厄运,当我在我的文学路上‘飞黄腾达’的时候,我母亲的生命却一天天黯淡下去——我无法确定这种因果关系,我害怕这种因果关系。”反之,如果说上帝能让我的厄运给我的母亲带来好运,我情愿忍受命运的折磨,hold住母亲的生命。(选自《盐城晚报》)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在唏嘘中回忆了哪些往事?(3分)
文题中的“Hold住”是什么意思?说说作者要“Hold住母亲的生命”的原因?
请联系语境,揣摩下列句中加点字所表达的感情。(2分)
当我唏嘘地着病重中的母亲时,我才发现她对我多么重要!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①段中画线语句。(3分)
文中的母亲勤俭、倔强,最会吃亏、最懂坚强。人类有母爱,动物也有,甚至比起人类的母爱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的语文课文中也有这样一些母亲,她们或能干,或善良,或宽容,或乐观。
请从以下课文中任选两篇,结合相关情节分析母亲的性格特征
《我的母亲》(邹韬奋)《母狼的智慧》(毕淑敏) 《父母的心》(川端康成)

鸟人
王开东
①我是一只鸟,一只受伤的鸟,一只折断翅膀的鸟。一分钟前,一支刚劲的箭,射穿了我的翅膀,我的羽毛飞舞,像纷飞的落叶;温暖如春的血,流满了我的全身。我还很年轻,在此之前,死亡对我似乎是一个遥远的话题,远得像在寒冷的冬天期待一支温暖的玫瑰。白云、蓝天、青春还有爱情,都在提醒我,我是一只即将做妈妈的鸟。想到我的孩子生命还未绽放,就要凋谢,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倾泻而来。
②今天午后,我其实很幸福,我在绿树上唱歌,唱一支感谢上苍的歌。那时候,阳光像暖暖的波浪,一层一层地铺开。阳光也开花,开一种细细碎碎的小花,有牛奶和青草的香味。流水幽静而和平,云的影子偶尔倒映其间,又裙角飞扬,匆匆而过。对了,还有一头牛,从它脸上的皱纹看,应该是一头年届不惑的老牛,它散漫地啃着青草,偶尔抬头看看前方。有几次我想停在他的背上,他友好地看着我,似乎完全理解一个准妈妈的心态。其实,那个午后,应该是……应该是最完美的一种和谐,一种关于生命、自然和母爱的博大而温暖的和谐……但……
③我的身体越来越轻,意识越来越模糊,我喘着气,我咬破了嘴角。我挣扎着,我不能让我的身体,尤其是我亲爱的孩子,落进强盗的魔爪。前方一片黑暗,我的眼前一黑,一头栽了上去。一阵刺痛惊醒了我,原来撞上的是一堵崖,一堵只有黄花和野草的悬崖。我把头死死地弯成弧形,弯成一张一生一世总让我心惊肉跳的弓,然后死死地勾住悬崖上的一根枯藤。我感觉我的身体逐渐变得僵硬。我挣扎着,想给我的孩子做个鬼脸。孩子,对不起,妈妈真的、真的对不起,妈妈非常、非常爱你,但我……我……我只能……
④其实,我不是一只鸟,我是一个人,一个专门猎鸟的人。我的目光如刀,如炬,如鹰。我喜欢血腥,喜欢一箭洞穿带给我的快乐。在我的猎物面前,我感觉是一个将军,不,应该是一个“欢喜谁就是谁”的暴君,但今天有点特别,我的心里飞扬着柔情。就在今天,或许是明天吧,我就要成为一个父亲,一个孩子伟大的父亲。如果说,在此之前,我的心里只有“获取”的话,那么,现在,我有了一种情感叫“付出”,心甘情愿地付出——为自己的孩子心甘情愿地付出。孩子,世界因你而存在,在你父亲的眼里,所有的猎物,都将成为你的滋补品,它们将别无选择地营养你、壮大你,直至你成为一个更伟大的猎人。
⑤一只鸟婆娑地飞过,像一枚秋叶。我举起了弓,像托起一个婴儿,我的眼里满是柔情。
⑥也许没有什么更能表达我今天的失望和烦躁,我失手了。那只鸟,那只遭受重创的鸟居然飞走了,从一个猎人,一个伟大的猎人的箭下。一种不祥的预兆涌上我的心头。
⑦其实,我也不是那个猎人,我是一个旁观者,一个冷眼旁观的人,我无所不在,又无所不能。我亲眼目睹这惨烈的一幕,然后,看着猎人意兴阑珊地回家,在村庄的拐角处,我远远听见婴儿的啼哭,热烈而鲜艳。猎人的脸上也似乎镀了一层金。在落日余辉中,猎人大步进了家门,但随即又狂奔而走,在悬崖边,猎人放声痛哭,哭得饱满而酣畅,然后,拗断弓,狠狠地把它扔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嘴里不停地咒骂:“鸟人!什么鸟人!”
⑧后面的故事,我不说也罢,说了恐怕你也不信:猎人在那个午后,有了一个孩子,是男孩,奇怪的是他身上长了一双鲜嫩的翅膀——鸟的翅膀!
文章以“鸟人”为题有何妙处?
文中的“我”并非同一人物,随着情节的发展,“我”所指代的内容是发生变化的。请你说说文章始终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第②自然段详细描写“我在绿树上唱歌”时欣赏到的美景,有什么用意?
读完本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是威尼斯著名的名胜古迹,拿破仑把圣马可广场称之为世界上美丽的广场。广场两侧是旧宫殿,底层是各色店铺、餐厅和咖啡馆,出售各色食品和威尼斯名产玻璃器皿、花皮革制品等。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在广场的一侧,有一座“叹息桥”。据说,这是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从监狱走向刑场的“必经之路”,犯人每过这里看到圣马可广场的一角美景,无不感叹不已,所以叫“叹息桥”。
选文第一句话中连用两个“最”字,有什么作用?
选文写到了威尼斯的“叹息桥”,作者写这座桥的着眼点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