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①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①趺:【fū】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张无垢横浦 (   )  ②每日昧爽辄书立窗下(  )
③就而读     (   )   ④如者十四年(   )
翻译划线的句子。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A.自指物作诗立就                   如者十四年
B.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寝室有短窗
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则实,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勇则战,怯则北。战而胜者,战其勇者也;战而北者,战其怯者也。怯勇无常,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惟圣人独见其所由然。”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气:精气。

②实:充实。

③北:败北,退败。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公问其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其旗靡 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C.

勇者也 真无马邪(《马说》)

D.

而莫知其 今齐地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②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

(4)【甲】文中曹刿做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

(5)【甲】文中表明作战中勇气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岳阳楼记》

(乙)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餔,吃。啜,喝。糟,浊酒。醨,薄酒。

②胶西,指密州,今天的诸城市。

③蔽采椽之居,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

④比,连续,常常。登,丰收。

⑤苟全,大致完备。

⑥庶几,表希望或推测。

⑦卢敖,秦时人。遁,隐居。

⑧秫,黏高粱,可以做烧酒。瀹(yuè),煮。

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改任密州太守,勤政厉为,密州政局初定,于是修葺园圃北旧台一新,并作文记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

物喜,不以己悲 以:

余自钱塘移胶西 守:

望马耳、常山 南:


(2)分别概括两文所体现的“忧乐观”并说明其由来。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与人佣耕,辍耕之陇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己失期……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乙】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文侯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文侯卒,起事子武侯。武侯浮西河下,中流,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与人佣耕

忿恚

③吴起于是魏文侯贤

而谓吴起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文侯吴起善用兵 令辱之,激怒其众

B.

武侯浮西河下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C.

以为西河守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起事子武侯 妻献疑曰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鲁君疑之,谢吴起。

(5)研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

陈胜和吴起的事迹均被司马迁记述在《史记》中,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乙】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之。颜烛趋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比干;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叁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节选自《说苑·正谏》)

【注】①颜烛趋:春秋时齐国人。

②傥:倘若、或者。

③斫(zhuó):砍。

④桀:夏朝末代君王夏桀,相传是个暴君。

⑤关龙逄(páng):夏桀之臣,因谏止夏桀通夜狂饮而被杀。

⑥纣:商朝末代君王商纣王,相传是个暴君。

⑦比干:商代贵族,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⑧叁:这里指排在第三位。

⑨内:同“纳”,接纳。不内,意思是不让他回国。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广于君 广:___________

以头地尔 抢:___________

景公 说:___________

中道闻国人不内矣 谋: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

(3)【甲】【乙】两文都有完整的情节。请用原文中的词句,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甲】

秦王假仁假义,无理指责安陵君。

唐雎从容应对,断然反驳。

秦王以“ A______”恐吓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

秦王道歉

【乙】

齐景公沉迷于海上游玩,命令左右不准劝其回国,否则“ B_____”

颜烛趋进谏,点明危害。

景公发怒,并且“ C_____”,但颜烛趋大义凛然,继续劝谏景公。

景公归国

(4)【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颜烛趋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两人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快说(节选)

金圣叹

夏七月,亦无风,亦无云。前后庭赫然如洪炉,无一鸟敢飞来。汗出遍身,纵横成渠,置饭于前,不可得吃。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重阴匝月,如醉如病。朝眠不起,忽闻众鸟毕作弄晴之声,急引手搴帷,推窗视之,日光晶荧,林木如洗,不亦快哉!

子弟背诵书烂熟,如瓶中泻水,不亦快哉!

夜来似闻某人素心,明日试往看之,入其门,窥其闺,见所谓某人方据案面南看一文书。顾客入来,默然一揖,便拉袖命坐,曰:“君既来,可亦试看此书。”相与欢笑。日影尽去,既已自饥,徐问客曰:“君亦饥耶?”不亦快哉!

坐小船,遇利风,苦不得张帆一快其心。忽逢艑舸疾行如风。试伸挽钩,聊复挽之,不意挽之便着,因取缆,缆向其尾,口中高吟老杜“青惜峰峦,黄知桔柚”之句,极大笑乐,不亦快哉!

(选自黄卓越编《闲雅小品集观》有改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客入来 ②相与欢笑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忽闻众鸟毕作弄晴之声。

(3)通过阅读本文,你能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4)仿照本文写法(可不使用文言文),描写一件你感到“不亦快哉”的趣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