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是国家制定实施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到2010年底,将实现全国建
立20万个“农家书屋”的目标。建立“农家书屋” ( )
①说明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③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说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实现全面小康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③ |
《朱子家训》是一部阐述修身治家之道的家教名著,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清至民国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据此回答下题。《朱子家训》的内容不乏封建糟粕,但一些警言至今具有指导意义。这告诉我们
A.矛盾具有客观性 | B.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
C.矛盾具有特殊性 | D.矛盾具有不平衡性 |
《朱子家训》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一警言启示着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这表明
A.承认社会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处理好人与人关系的前提 |
B.正确的意识引导人们选择正确的生活态度,促进社会发展 |
C.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
D.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能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征集“10000个科学难题”,涉及各学科尚未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优先发展问题、前沿热点问题和学术争论问题等。科学难题征集活动有利于激发青少年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引导他们()
①超越书本知识,否定科学理论权威②揭示和创造事物发展的规律
③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④积极参与科学实验等实验活动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 |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於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这段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①实践出真知②要想获得知识只能通过实践
③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实践④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