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谈及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时,这样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
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请你回答问题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是指 (   )

A.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我们要认同发展好民族文化,以便优越于其它民族的文化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指  (   )

A.我们要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特色,相互学习,最终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消除
差异
B.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
样性。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C.只要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共同学习,那么就能实现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
D.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   )
①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文化繁荣
③有利于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④有利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1)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2)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1)(3)(4) B.(1)(3) C.(3)(4) D.(1)(2)(3)(4)

《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其中包含的哲理是()
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B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事物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D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故能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近。......此兵法之胜,不可先传也。"这说明()

A.人的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变化面变
B.事物有真象和假象,真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假象以否定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
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撇开事物的现象而抓住事物的本质
D.事物的本质是很难把握的

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人之。"从哲学上看,这句话()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的条件
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观点()
⑴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⑵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⑷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A.⑴⑵⑶⑷ B.⑵⑶⑷ C.⑴⑵⑷ D.⑴⑶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