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不值得为但泽战争”,同时又发表声
明说“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的考虑是: ( )
A.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消耗英国的实 |
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
C.波兰的独立会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 |
D.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是
A.黄海海战 |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C.淞沪会战 | D.枣宜会战 |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 B.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
C.阻止欧洲势力独霸中国 |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应缴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的规定始于
A.《南京条约》 | B.《辛丑条约》 |
C.《天津条约》 | D.《马关条约》 |
“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A.重农抑商 | B.削弱相权 | C.君主专制 | D.中央集权 |
清朝军机处起草的谕旨,往往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封缄,经驿马传递直达地方督抚。这主要反映
①政治决策封闭②行政效率低下③皇权专制强化④宦官参政妨碍阁权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