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形成
②俄国退出帝国主义阵营
③英日同盟被拆散和五强海军条约的签订
④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以下图片记录了不同战争留下的伤痕记忆,按其所对应战争的先后顺序,排在第三位的是
19世纪末,国人办报的热潮兴起。其中一份报纸出版后,“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瞰,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该报还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这份报纸是
A.《时务报》 | B.《民报》 | C.《申报》 | D.《新青年》 |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略了。”——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更为可取的方面”包括
A.涉外机构 | B.军队建设 | C.政治制度 | D.文化教育 |
“在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西洋没有派遣驻华的使节。”——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种状况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被迫改变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北京条约》 | D.《辛丑条约》 |
他说:“郑樵有史识而未有史学,曾巩具史学而不具史法,刘知几得史法而不得史意,此余《文史通义》所为作也。”——《志隅·自序》。“他”还主张
A.学术研究当“经世致用” | B.历史学家“三长”说 |
C.治史当“有资于治道” | D.进行一场“史界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