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装置如图5-42所示,在实验前应( )
A.将斜槽的末端切线调成水平 |
B.将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 |
C.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和所建坐标系的原点 |
D.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 |
(2)若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cm,如果取g=10m/s2,那么:
①闪光频率是 Hz.
②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 m/s.
③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 m/s.
在做“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了小灯泡(3.8V,0.3A)。实验前某同学想用多用电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如图(a)所示为多用电表的示意图,其中T、S为可调节的部件,现用多用电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部分操作步骤如下:
(1)将选择开关调到合适的电阻挡,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孔,把两笔尖相互接触,调节 (填“S”或“T”),使电表指针指向 侧(填“左”或“右”)的“0”位置。
(2)用多用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表笔的位置如图(b)所示,其测量方法正确的是图 。
(3)用正确的实验方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电表示数如图(c)所示,该小灯泡电阻的阻值为 ____Ω。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02s,则打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m/s,加速度大小是 m/s2。(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下表是一位同学探究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所测的几组数据:
弹力(F/N) |
0.5 |
1.0 |
1.5 |
2.0 |
2.5 |
弹簧原来长度(L0/cm) |
15 |
15 |
15 |
15 |
15 |
弹簧后来长度(L/cm) |
16.5 |
18.0 |
19.6 |
21.0 |
22.5 |
弹簧伸长量(x/cm) |
1.5 |
3.0 |
4.6 |
6.0 |
7.5 |
(1)在图中的坐标上作出F-x图线。
(2)通过实验测出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某同学做“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小车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侧拴有一细软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小车右侧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小车在木板上向左运动。下图给出了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画出。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能够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在纸带上连续打点的仪器,它使用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该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步骤,其中错误的步骤是( )
A.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有滑轮一端,并接好电路 |
B.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
D.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后,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
(3)根据纸带可以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现计算第2点的瞬时速度:v2=________m/s, (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4)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m/s2。(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如图1为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在小车的前端安装一个拉力传感器,用来记录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为x=48.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到达A、B时的速率.
(1)实验中,下列方法能减少实验误差的有: .
A.实验中应使砝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包括传感器)的质量
B.适当垫高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使未挂钩码的小车被轻推后恰能做匀速运动
C.长木板的表面光滑程度要尽可能均匀
D.实验时尽可能使AB间的距离小一点
(2)如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v2B﹣v2A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的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 (用vA、vB、x等表示),表中第3次实验的加速度大小应为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次数 |
F(N) |
v2B﹣v2A(m2/s2) |
a(m/s2) |
1 |
0.60 |
0.77 |
0.80 |
2 |
1.04 |
1.61 |
1.68 |
3 |
1.42 |
2.34 |
|
4 |
2.62 |
4.65 |
4.84 |
5 |
3.00 |
5.49 |
5.72 |
(3)由表中数据,在图2坐标纸上作出a~F关系图线;
(4)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关系图线(图2中已画出理论图线),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