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变法明确规定:“僇(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绢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采取什么措施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这次改革有何意义?
材料二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 扎伊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俄国这次改革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改革有何意义?
材料三 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
(3)面对材料中所说的“危难困境”,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中国和苏联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对革命和建设的道路都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请填充下表空白处:

历程
探索的主要内容
革命
道路
苏联(俄):以       武装起义为开端,开辟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中国:发动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经济建
设道路
苏联:继列宁的探索之后,20世纪30年代后期形成了       ,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制约了国家的发展。
中国:通过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共十五大上,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通过上述材料和回答,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世界三大宗教 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两次战争的结果?造成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二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从两幅图片能看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密切相关,这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大欧洲一直是欧洲人的梦想,近现代以来,曾有无数欧洲人为实现这一梦想而努力探索。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曾有思想家称赞拿破仑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请结合材料一的两段论述说说拿破仑为统一欧洲所做的努力。
材料二 1933年5月10日夜,德国柏林国家剧院门前,成千上万的图书被人们投入熊熊的烈火之中,……戈培尔在一旁狂叫:“一个革命者应该无所不能的,在毁坏和重建中,他应该是同样伟大的。假如你们有权利把一大堆知识分子的垃圾扔到火堆里去的话,那么你们也有责任为真正的德国精神开辟出一条道路来。”
(2)材料中所谓“德国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为践行这种“精神”,完成统一欧洲之梦,希特勒是如何做的?
材料三:

(3)据图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意识的因素是什么?在此思想意识引领下,战后欧洲人是如何推进欧洲统一进程的?图二中的环状结构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上,日本屡屡侵犯中国,近年来,中日关系又被推上风口浪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中国抗击的是日本的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两次战争有什么的结果如何? 从两次战争中可以认识到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具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松冈环是日本大阪的一名普通小学教师。自1985年后,每年“8•15”她都带领日本民间团体“铭心会”到南京来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今年3月25日,她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一批重要资料。这是她近年在日本走访当年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的证言及史料,包括日兵从军日记、战时图片、侵略图、信件等。她说:“日本曾经给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现在日本国内的教育隐瞒了当年侵略史实,这是不对的,我要让大家了解历史真相。”
——摘自新华网
(2)材料二中,松冈环到南京来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为什么定在每年“8•15”? “现在日本国内的教育隐瞒了当年侵略史实,不但没有反省战争罪行,而且还在不断制造中日摩擦,从中日关系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三 2014年2月2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7日下午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3)我国设立这两个纪念日的历史依据分别是什么?表明中国人民怎样的立场?

山雨欲来风满楼。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当到了关键时刻,需要继往开来时,往往是思想先得以解放。思想是行动的先驱。历史上任何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材料一所陈述的史实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对以后哪个朝代最先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二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严复《天演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纲领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2) 上述思想主张开启了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思想领域里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分析图片,回答问题:

(3)上面这篇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终解决了哪一错误思想的影响?它为哪一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图片二中邓小平所说的“基本路线”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这一次讲话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2015年柴静拍摄的宣传片《苍穹之下》唤起人们对大气污染的重视,从历史角度看西方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一方面加速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三:煤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它有害物质。18世纪,城市上空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共至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洛杉矶)1943年以后,烟雾更加肆虐,……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减产。……1955年,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老人达400多人。
请回答:
(1)材料一变化图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个事件中的代表科技成果是什么?这项成果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的变化图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起科技代表成果是什么?这个事件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你认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吸取什么教训?(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