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
B.加熟石灰研磨方法可以区分碳铵和磷肥 |
C.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
D.精盐提纯实验中,蒸发结晶直到有大量晶体析出就停止加热 |
我国饮用矿泉水的基本类别是碳酸水、硅酸水和锶水。此外还有锌、锂、溴、碘及硒矿泉水等,这里的锌、锂、溴、碘、硒是指()
A.原子 | B.分子 | C.元素 | D.单质 |
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 B.铁杵磨成针 | C.火烧赤壁 | D.凿壁偷光 |
有一种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Na2CO3、MgCO3、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取该品6.9g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2.2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中可能含有NaCl | B.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
C.样品中一定含有MgCO3 | D.样品中肯定不含有Na2CO3 |
密闭容器内有M、N、P、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密闭容器内仍然是M、N、P、Q四种物质。反应前和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物质 |
M |
N |
P |
Q |
反应前质量(g) |
16.8 |
8.4 |
23.6 |
1.6 |
一段时间后质量(g) |
待测 |
14 |
13.6 |
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类型属置换反应 B.物质P一定是化合物
C.反应生成的N与Q的质量比为7:3 D.M肯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
C.将t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