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题目。
冬虫夏草是如何长成的
①自然界的变化,奥妙无穷,世界上就有这样一种身兼动物、植物的奇特生物。冬天的形状完全是虫,夏天的形状又像是草,所以取了这么一个形象生动的名字——冬虫夏草。
②清代的蒲松龄写得好:“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竟能兼动植,世界物理信无穷。”那么,这冬虫夏草究竟是怎样“变化生成一气通”的呢?
③在我国青藏高原生息着一种叫蝙蝠蛾的昆虫,就像许多蛾类生物一样,蝙蝠蛾在长出翅膀之前,也经过蛹状幼虫阶段。蝙蝠蛾的幼虫极喜低温环境,它们生活在地表之下,以植物的根茎为食。当大雪飘飞的冬季来到时,它们纷纷潜伏于冻土层中。等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气温逐渐上升,蝙蝠蛾幼虫就会来到土壤表层开始它们漫长的4年虫生。
④这是蝙蝠蛾本来应该拥有的正常虫生,然而偏偏在蝙蝠蛾极喜的生存环境里还有另外一种生物也同样极喜低温和高海拔,那就是一种叫虫草菌的真菌。同样喜欢低温和高海拔的虫草菌与蝙蝠蛾所不同的是虫草菌生活在地表上。
⑤分别生活在地面和地下的两种生物,本应该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但是当虫草菌孢子随着雨水渗入地下,如果机缘巧合,孢子正好和蝙蝠蛾幼虫遭遇,便会粘附在蝙蝠蛾幼虫身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就会萌发出牙管,这些尖状的牙管通过蝙蝠蛾幼虫的口腔、气孔等一切可能的通道侵入其体内,并在它的体内形成真菌丝。真菌丝充分利用蝙蝠蛾幼虫体内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在其体内迅速蔓延,把它的“五脏六腑”消耗得一干二净,真菌丝也就充满整个虫体。一种异物无端侵入体内并且不断蔓延,小小的蝙蝠蛾幼虫虽然也会为此烦躁、痛苦,它在人类看不到的地下苦苦挣扎。但最终,一切挣扎都是徒劳的。所以在表面看来,蝙蝠蛾幼虫仍然是一条虫的样子,实际上只是一个僵死尸体的空壳。到了夏季,冰冻的表层土壤消融,土壤温度升高,真菌丝就会穿通虫壳,破土而出,并逐渐长成一株紫红色的小草,顶端有一个菠萝状的囊壳。
⑥到此,原本普通至极的蝙蝠蛾幼虫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之后,和同样普通至极的虫草菌珠联璧合,就生成了大名鼎鼎的冬虫夏草。
⑦冬虫夏草的变化是这样奇特,其神奇的功效也非常之多,它不但对人体各种脏器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还存在某些直接抗病功能。因此,自古以来就被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与人参、鹿茸一起列为中国三大补药。早在1757年的《本草从新》中就有“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咳,治膈症皆良”的记载。中医认为,虫草入肺肾二经,既能补肺阴,又能补肾阳,主治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虚弱、久咳虚弱、劳咳痰血、自汗盗汗等,是唯一的一种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中药。
⑧《文房肆考》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个名叫孔裕堂的人,他的弟弟患虚弱症,出汗极多,但又怕风怕冷,即使是炎热的夏天,房门紧闭,处在帐中,仍然有怕风怕冷的感觉。得病三年,医药无效,病情愈来愈严重。后来有位亲戚从四川来,送他3斤虫草,他每天用虫草与肉类炖食,竟然一天天好起来,不久就完全痊愈。
⑨冬虫夏草这一奇特的高原精灵功效卓著,而采集又特别困难,所以愈觉珍贵,身价百倍。素有“药中黄金”、“天下第一草”的美称。
(选自《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第四册)文章第②段中清代蒲松龄描写冬虫夏草的诗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文章第⑤段详细介绍了冬虫夏草形成的四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其第二、第三阶段的内容。
①冬季,虫草菌孢子渗入地下与蝙蝠蛾幼虫相遇,孢子粘附在对方身上;
②
③
④夏季,真菌丝破土而出,穿透虫壳,长成一株紫红色的小草,顶端有菠萝状的囊壳。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它不但对人体各种脏器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还存在某些直接抗病功能。冬虫夏草素有“药中黄金”、“天下第一草”的美称,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最后一课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_______“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_____“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_____“散学了,——你们走吧。”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粗词“忽然”表明了什么?
韩麦尔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3 分)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 |
角落里的阳光
①1980年7月1日,我驱车前往我的超市召开员工会议。结束时已是下午两点,我惊讶地发现有个黑黑的男孩正用一块灰色抹布帮我擦车。汗水浸透了他灰白的牛仔裤,他穿一双破旧的布鞋,看得出是贫民窟的孩子。
②我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啊”了一声转过来,一张黝黑成熟的脸,惊恐不已地看着我。我笑着向他伸出手说:“嗨,你好!我叫汤姆·特尔斯。”他迟疑了一会儿慢慢地伸出手:“您好,汤姆先生!我叫比尔·莱特。”我从口袋里抽出一百美元给他,可他慌忙摇头,轻轻地说:“我在广场上等您四个小时,不是为了这个。”我越发诧异了。因为小家伙告诉我他喜欢我的“保时捷”。“您能把我送到家吗?就三英里不到的路程。”这个狡猾的比尔,他是想在同伴和家人面前炫耀吧?
③十五分钟后,我把车停在了一栋破旧的楼房前。他跳下车,一边跑一边对我说:“请您务必等五分钟!”不一会儿比尔就出来了,他的神态和步伐就像这辆豪华的轿车是他的一样骄傲神气。我看到,他的背上背了一个小女孩,女孩的手臂和腿都可怕地萎缩了。比尔把小女孩放在车座上后告诉我:“其实她是我的姐姐,今年十七岁,是小儿麻痹症。”然后我听见比尔对他姐姐说:“记得上次我跟你提起的那种车吗?瞧,就是这种。弟弟有钱了一定买给你。”比尔双手叉腰,眼睛闪闪发光。原来他为我擦车,在太阳下等我四个小时又要我送他回家的目的,就是让他姐姐亲眼见识一下他将来要送给她的礼物的样子。我被他那种相信能够给予别人而且因能付出而满足的样子深深地感染了!
④后来我又去了比尔的家,他的家比我想象的更为糟糕。比尔的母亲做清洁工。姐弟和母亲相依为命。比尔除了照顾姐姐外,每天还要去老人院做五小时的护理工作,他刚刚十六岁。
⑤离开时,我再次把一百美元放在比尔残疾的姐姐手上,可比尔还是硬塞给了我:“我们自己行。”我给超市的人事经理打电话,告诉他明天将有个很棒的小伙子到理货部报到。这次比尔没有拒绝,我比他自己更清楚他能胜任这项工作,况且它会给他带来比原来工作高三倍的报酬。
⑥等我三个月后再去超市时,差不多每个员工都向我提起比尔。理货部说他能吃苦耐劳,活儿也干得漂亮;服装部则称赞比尔理的货比任何人都整齐而有条理;甚至连化妆部都说比尔永远有一张自信乐观的脸庞。
⑦比尔说,他一看见我的车就觉得离梦想近了一步。这真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员工:即使他在最阴暗的角落走路,人们也会发现他身上温暖、灿烂的阳光。
⑧他会成功的,是的,我深信。第②段“这个狡猾的比尔,他是想在同伴和家人面前炫耀吧?”在文中有何作用?
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小说题为“角落里的阳光”,这里的“阳光”喻指比尔的哪些良好品质?
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⑤段画线句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出比尔拒绝施舍,要用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的决心和信心。 |
B.第⑥段写超市员工对比尔的印象从侧面表现比尔的良好品行。 |
C.比尔的梦想是想为残疾的姐姐买一辆保时捷。 |
D.乐观的人,即使身处最阴暗的角落,也能发出阳光的温暖和灿烂。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第一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偷偷地”“钻”用得好,好在哪里?
文中第二段是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作者分别从哪几种感觉来描绘这幅美图?
从写出了花的;从写出了花的。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人的活动和人的感觉反衬出春草勃发给人带来的欢乐,表现春草可爱。 |
B.第二段春花图是按照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
C.第三段的加点词“卖弄”,在句中从感情色彩看是贬义词。 |
D.本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想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
后母的三巴掌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嗯?”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
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
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人求人多难。”我吃饭时说。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简要概括引出“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3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后母的三巴掌”给“我”的深刻教益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三次细写了“我”挨打后的感受,试分析下列句子表达效果。
“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简析文中“后母”的性格特征。
春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以上语段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四幅动人画面,它们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3分)
第二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2分)
A. 树上结满了桃儿、杏儿、梨儿,果实累累,令人陶醉。
B. 闭眼想像往年的丰收景象,累累的果实怎么不叫人陶醉?
C. 陶醉于眼前的繁花春景,心驰神往,坚信未来一定果实累累。第三段写到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春的诗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上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