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煤炭—铁矿石—市场 |
| B.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
| C.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 |
| D.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 |
图3中a、b是北半球某地理要素等值线,且a>b。M、N分别位于图中a、b线之中点。读图回答问题。
若a、b是纬线,M、N在同一经线上相距2220千米。当国际标准时间为6点时,M地为正午,其太阳高度角为O°。同时,观测到北极星的高度为70°。则N地可能
| A.昼长夜短 | B.受冷高压控制 |
| C.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刻 | D.河流出现凌汛 |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图1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 A.锋面雨 | B.对流雨 |
| C.台风雨 | D.地形雨 |
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 A.海陆间循环 |
| B.海上内循环 |
| C.夏季风环流 |
| D.冬季风环流 |
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
|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
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
如图中四地中②地森林生长最旺盛,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因地势较低,热量远优于其他三地 |
| B.因处于山脊,地势高,光照条件最好 |
| C.因地势较为平坦,土层深厚,水源充足 |
| D.因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其他地区丰富 |
③地森林比①地长势较好的原因可能是
| A.③地日照较强,太阳辐射收入多于①地 |
| B.③地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比①地好 |
| C.③地气温较①地高,且日变化大 |
| D.③地降水较多,水源比①地充足 |
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陡崖顶部的可能海拔范围是
| A.(40m,50m) | B.(45m,60m) |
| C.(50m,60m) | D.(50m,55m) |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①18m②21m③36m④43m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图中P、Q海拔的比较,正确的是
| A.P一定比Q低 | B.P一定比Q高 |
| C.P可能比Q低5m | D.P不可能比Q低20m |
读“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0m,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 A.200 350 | B.300 250 |
| C.400 350 | D.400 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