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1为“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其中e区域通常是
A.中心商务区 |
B.低级住宅区 |
C.高级住宅区 |
D.批发与轻工业区 |
图中所示的城市空间结构
A.是“多核心”模式 |
B.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地租与交通 |
C.往往形成于城市发展的早期 |
D.是“田园城市”模式 |
双塔灌区是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该灌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水资源较为丰富。读某年双塔灌区农作物单方水净产值表,完成下列问题。双塔灌区农业得以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土壤肥沃 | B.地势平坦 | C.昼夜温差大 | D.水资源丰富 |
为了在不对当地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该地区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如下规划,最合理的是()
A.减少玉米种植面积 | B.增加棉花种植面积 |
C.增加瓜类种植面积 | D.增加蔬菜种植面积 |
双塔灌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①土地荒漠化②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③旱涝灾害频繁④水资源短缺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若某海拔处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就不能正常生长森林,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下图为全球部分山地高山林线海拔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影响林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①温度②降水③坡度④土壤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
A.从30°N向南北两侧递减 |
B.林线海拔最高值出现在赤道上 |
C.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 |
D.50°N---70°N纬度每升高1°,林线海拔约升高130米 |
有关图中山脉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撞形成的 |
B.乙是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 |
C.丙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的 |
D.丁山脉所在地区冰川地貌分布较广 |
下面图甲示意某山区的等高线与等温线分布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积雪冰川的分布区),图乙示意该地区南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地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②④③① | D.④②①③ |
图乙中实线和虚线表示的山坡及山坡性质对应正确的是()
①实线表示北坡,属于阴坡和背风坡②虚线表示南坡,属于阳坡和背风坡
③虚线表示南坡,属于阳坡和迎风坡④实线表示南坡,属于阳坡和背风坡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某研究小组实地调查发现,与虚线表示的山坡相比,实线表示的山坡的植被生长状况要好一些,其原因可能是()
A.蒸发量小,水分条件好 |
B.纬度低,热量充足 |
C.坡度小,流水堆积作用强,土壤条件好 |
D.多地形雨,降水丰富 |
下图为2014年12月28日至2015年1月3日我国某种粮食作物发育阶段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粮食作物名称及影响其发育阶段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稻水分 | B.小麦热量 | C.玉米热量 | D.小麦光照 |
图示时期该粮食作物发育阶段存在显著差异的省份及其原因是()
A.新疆面积广阔,经纬度差异大 |
B.四川土壤肥力差异大 |
C.云南地形垂直差异大 |
D.河北经济发达,经营方式差异大 |
右图中实线表示黄土高原局部等高线(单位:m),虚线表示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m)。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黄土厚度可能相当的是()
①甲②乙③丙④丁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图中丙地附近有一窑洞,某日此处7:50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而9:30太阳从门的正前方射入窑洞,则该日窑洞前晒场能被太阳照射的时间约为()
A.6小时 | B.7小时40分钟 | C.9小时20分钟 | D.12小时 |
某日在乙地看到太阳升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正在收割小麦 |
B.雪龙号科考船正赴南极考察 |
C.江淮地区梅子就要成熟 |
D.印度半岛刮西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