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4反映我国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34~36题。1961年以来,该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水稻田 | B.弃耕地 | C.园艺业用地 | D.鱼塘 |
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地区 | B.长江三角洲 | C.成都平原 | D.香港郊区 |
从1961年至1991年,该地区弃耕地面积逐年扩大,其原因可能是
A.农产品市场萎缩 |
B.水果及花卉生产利润大 |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迁移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完成 3~4 题。 当今世界人口净迁入的国家或地区是
A.中国 | B.中东地区 | C.拉丁美洲 | D.东南亚 |
20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A.由中部向东北、西北、西南迁移 | B.由平原向山区迁移 |
C.由内陆向沿海迁移 | D.由较发达地区向较落后地区迁移 |
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
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
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可能相符合的国家是
|
有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7月1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A机场起飞,沿纬线向东飞行,一路上阳光普照,降落到B机场正值日落。读下图完成22—24题。从A机场飞行到B机场经历的时间是
A.6小时 | B.10小时 | C.14小时 | D.22小时 |
降落到B机场时,当地时间为
A.7月2日11时 | B.7月1日21时 |
C.7月1日19时 | D.6月30日19时 |
A机场所在地区此时
A.受副高控制,降水较少 | B.天气炎热,正在收割小麦 |
C.受西风影响,雨量充沛 | D.草原丰美,羊群随处可见 |
图1所示的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X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X日M、N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读图回答19~21题。一年中,O点的太阳高度最大值约为
A.23° | B.43° | C.47° | D.57° |
X日M地的昼长为
A.6小时 | B.9小时 | C.12小时 | D.18小时 |
X日后,若M点位置向东接近O点,则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 B.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
C.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 D.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
国务院在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据此回答17—18题。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下列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湿地包括沼泽、滩涂、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
B.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为了更好的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
C.湿地可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
D.湿地可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
图5中反映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 B.乙和丁 | C.甲和丁 | D.乙和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