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8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第46题.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有
A.从Ⅰ到Ⅲ阶段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
B.从Ⅰ到Ⅲ阶段图中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
C.从Ⅰ到Ⅲ阶段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
D.从Ⅲ到Ⅳ阶段城市的服务功能减弱 |
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两极地区的极光 | B.生物的活动 | C.地震的发生 | D.煤、石油的形成 |
图14是我国某地区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图中a地区发展种植业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A.光照充足 | B.降水丰富 |
C.地势低平 | D.气温日较差大 |
图中a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A.春小麦 | B.冬小麦 |
C.甜菜 | D.棉花 |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13,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3—24题。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
B.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
C.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
D.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
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水土资源丰富 | B.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
C.水土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 | D.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远高于西部。据此回答21—22题。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A.年降水量 | B.海拔高度 | C.荒漠化程度 | D.人口密度 |
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A.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 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
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图12所示。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0题。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A.自然条件 | B.交通条件 | C.劳动力因素 | D.产业化基础 |
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B.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
C.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 D.缩小地区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