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显示两地同年出现的地震的有关资料,读表完成18-19题。
地点 |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
震中距(千米) |
地震发生时间 (当地时间) |
震级 |
死亡人数 (人) |
X地 (美国西部) |
200 |
5. 8 |
10:25 |
7. 4 |
8 |
Y地 (印度中部) |
500 |
2. 5 |
04:00 |
7. 1 |
1820 |
从资料看出,下列判断不 正确的是
A. 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B. X地地震的能量大于Y地
C. 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 两地的地震均属于破坏性地震
下列洋流中,以信风为动力的是()
A.巴西暖流 | B.北赤道暖流 |
C.加利福尼亚寒流 | D.北大西洋暖流 |
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风漂流都属于暖流性质 |
B.一般来说,暖流的水温都比寒流高 |
C.暖流分布在大洋西部,寒流分布在大洋东部 |
D.北半球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
读图,完成问题: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
A.乙为海洋,甲为陆地 |
B.我国的夏季风属环节③ |
C.环节④③能给陆地补充淡水 |
D.环节②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
若该图表示水平大洋环流示意图,且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上平分,则该环流中易形成规模型渔场是()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若该图表示北太平洋中低纬大洋环流示意图,则②洋流为
A.日本暖流 | B.北太平洋暖流 | C.北赤道暖流 | D.西风漂流 |
若该图表示北大西洋中低纬大洋环流示意图,则为寒流性质的是
A.① | B.② | C.④ | D.③ |
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受热的是
A.丁地 | B.甲地 | C.乙地 | D.丙地 |
能够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是()
A.海上内循环 | B.海陆间循环 |
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D.生物循环 |
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淡水资源得以再生 |
B.促进水的三种形式转化 |
C.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
D.减轻了水土流失的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