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开始时开关K与a连接,则A极的电极反应式
                           
(2)若开始时开关K与b连接,则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有关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溶液中Na+向A极移动
②从A极处逸出的气体能使湿润KI淀粉试纸变蓝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设NaCl足量)加适量盐酸可恢复到电解前电解质的浓度
④若标准状况下B极产生2.24 L气体,则有0.2 mol电子转移
(3)该小组同学模拟工业上用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的方法,那么可以设想用如右图装置电解硫酸钾溶液来制取氢气、氧气、硫酸和氢氧化钾。

①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为       。此时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
②制得的氢氧化钾溶液从出口(填写“A”、 “D”)       导出。
③若将制得的氢气、氧气和氢氧化钾溶液组合为氢氧燃料电池,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验证原电池的效果 探究电解池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丁烷催化裂解生成烷烃和烯烃,可按下列两种方式进行:
C4H10→C2H4+C2H6;C4H10→C H4+C3H6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丁烷裂解气中CH和CH的比例关系,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

如图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有:①给D、G装置加热;②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③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等……
注:CuO能将烃氧化成CO和HO;AlO是烷烃裂解的催化剂;G后面装置已省略。
(1)这三步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填序号)
(2)简要叙述证明空气已排尽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定丁烷完全裂解,且流经各装置中的气体能完全反应。当装置E和F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0.7g,G装置中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1.76g,则在丁烷的裂解产物中
CH和CH的物质的量之比n(CH):n(CH)=______________。
(4)若对实验后E装置中的混合物再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①分离操作I、Ⅱ的名称分别是:I、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
②NaSO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块很小的铜片,再加入少量浓硫酸,然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把一小条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放入带有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中。塞紧试管口,在玻璃导管口处缠放一团蘸有溶液的棉花。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当反应一段时间以后,停止加热。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浓硫酸所体现的作用是性。
(2)试管中的液体反应一段时间后,处滤纸条的变化为。待试管中反应停止后,给玻璃管放有蘸过品红溶液的滤纸处微微加热,滤纸条的变化为
(3)待试管中液体冷却后,取试管上层液体加入一支试管中,再慢慢加入少量水,可观察溶液呈色。
(4)玻璃导管口处缠放一团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所起的作用是
(5)如果浓硫酸的浓度为,铜片是过量的,加热使之反应,当被还原的硫酸为。则浓硫酸的实际体积(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取了0.1 mol·L-1的一元酸(他们所取的酸可能是不同的)20.00 mL,分别向其中滴加0.1 mol·L-1的一元碱(他们所用的碱也可能是不同的),在滴加过程中不断测定混合液的pH,下表是测得的部分数据。


测定溶液的pH
加入碱溶液的体积/mL




19.98

4.3
7.7
4.3
20.00
7.0
7.0
8.7
5.3
20.02
9.7


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较方便准确地量取所用的酸,甲同学量取酸液时左手拿洗耳球,右手所持的玻璃量器是(填该量器的名称),向酸溶液中滴加碱溶液时,所用的仪器是
(2)分析表中的数据,有一个数据肯定是错误的,该数据是,在回答以下问题时都应该剔除该数据。
(3)四位同学所选用的酸溶液pH最大的是(在甲、乙、丙、丁中选填)。
(4)请计算甲同学在滴入19.98 mL 碱溶液时,溶液的pH约为(保留一位小数,也可用对数形式表示)。
(5)若以上酸碱用于中和滴定,试给出选用指示剂的建议(填在表格中)






建议选用的指示剂




实验室通过简单的“试管实验”,即可探索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请你选用下列试剂,根据实验要求完成下表。

实验方案(只要求填写选用试剂)


填试剂序号
填试剂序号
实验现象
一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另一支试管中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结论
金属性:Mg>Al
非金属性:         

试剂:①镁条、②铝条、③氯水、④AlCl3溶液、⑤MgCl2溶液、⑥NaBr溶液、⑦氢硫酸、⑧水、⑨NaOH溶液

某校课外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1)该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乙炔的制取及燃烧性质验证”实验。
①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点燃乙炔前,需要
③在导管口c处点燃乙炔,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该小组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确定某饱和醇的结构。
①反应前,先对量气管进行第一次读数。反应后,待装置温度冷却到室温,再对量气管进行第二次读数。读数时,应注意的操作是:,并使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中读数已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数值)


饱和醇的质量
金属钠的质量
量气管第一次读数
量气管第二次读数

0.62 g
5 .0g(足量)
40 mL
264 mL

0.31 g
2.5 g(足量)
40 mL
152mL

已知该饱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根据上述数据可确定该饱和醇是元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