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甲图①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乙图中的②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2) ②地所在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其迁移方向
                   
(3)乙图P城所在区域是世界最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春去春又回”的景象,即早期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因耗能高、运输量大和污染严重而出现衰落,现因政府采取                                                       
                                    等措施又“重震雄威”。 
(4)丙图中的Ⅰ、Ⅱ两人口变化曲线,能反映乙图P城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      线,Ⅰ线代表的城市人口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数量减少,地理学上将这种变化称之为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区域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概括苏门答腊岛的气候特征、植被类型。(4分)
(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4分)
(3)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当地自然条件对施工有哪些影响?(4分)

下图为我国某省的轮廓图,读图后回答:

(1)该省东南部与西北部在降雨的雨量、PH值上有何区别?为什么?
(2)A地有被称为“天下奇观”的月牙泉,近年月牙泉水位大幅度下降,水面缩小了2/3,试分析月牙泉水位下降、水量减少的原因。

.读“某湖泊沼泽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图中信息,描述湖泊的主要水文特征。
(2)根据图中信息,比较湖泊南北部湖底坡度差异,并从外力作用方面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乙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并分析乙地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读图,回答:(13分)

(1)描述甲乙两地的气候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2)甲丙两地1月风向相似,主要吹什么方向的风?产生的原因有何不同?
(3)甲丁两地地震活动都较频繁,试分析产生原因的异同。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
(2)A层是__________层,B层是__________层。
(3)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因为;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原因是
(4)对流运动强烈的是________层,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________层,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在图中______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影响的是________层,发射的人造卫星在________层中运行。(填字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